圆明园的残痕,心中的警钟

2025-11-27 00:00 发布

鄂托克旗棋盘井第二小学  5年级 / 石普菡 228 0 0

         当语文课本的书页翻到 “圆明园的毁灭” 这一课,那些文字里的火光与破碎,像一把沉重的铁锤,一下下敲在我的心上,让我久久无法平静。
         课本里说,圆明园曾是举世闻名的 “万园之园”。我闭上眼睛,仿佛能看见清晨的露珠滚落在洁白的汉白玉栏杆上,折射出晶莹的光;西洋楼的玻璃瓦在阳光下闪着耀眼的光泽,廊下的铜钟随着微风轻轻摇晃,发出清脆的声响。园子里藏着商周时期的青铜礼器,纹路里刻着千年的月光;藏着唐宋的书画长卷,笔墨间飘着淡淡的墨香;还有那些来自世界各地的奇珍异宝,在亭台楼阁间静静陈列,诉说着不同文明的相遇与交融。这座园子,是古人用智慧和心血织成的瑰丽梦境,是中国文化与世界文明交相辉映的珍贵见证。
         可这个美好的梦,在 1860 年的秋天被野蛮撕碎。英法联军的铁蹄踏入园中,贪婪的目光盯上了每一件珍宝。他们像强盗一样,把能拿走的文物统统装车,大到沉重的青铜鼎,小到精致的珍珠钗,连园里的石狮、铜兽都没能幸免;拿不走的,就用锤子砸、用斧头劈,把千年的文明成果当成玩物肆意毁坏。最后,他们点燃了一把大火,熊熊烈火从清晨烧到深夜,浓烟滚滚笼罩着北京城,火光映红了半边天空。那些雕梁画栋在火中坍塌,那些奇花异草在烟中枯萎,曾经的琼楼玉宇、满园春色,瞬间变成了一片断壁残垣。
         看着课本上的插图,那些孤零零矗立的石柱,像沉默的巨人,坚守在废墟之上,仿佛在无声地控诉着侵略者的暴行。老师告诉我们,圆明园的毁灭,是因为当时的中国太弱小,“落后就要挨打” 这句话,深深烙印在我的心里。我想起爷爷常说,他小时候没书读,国家积贫积弱,连自己的文物都保护不了;而现在,我们坐在明亮的教室里读书学习,有强大的祖国做后盾,再也没人能随意欺负我们。可那些被抢走的文物,还有很多没能回到祖国的怀抱 —— 有的在外国博物馆里孤零零地陈列,有的流落在民间不知所踪,这成为了中华民族心中永远的痛。
         圆明园的残垣还立在那里,它不再只是一座园子的遗迹,更像一座警钟,时时刻刻提醒着我们: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作为新时代的少年,我们不必沉溺于过去的伤痛,但必须牢牢记住这段历史 —— 记住那些被毁灭的文明,记住 “落后就要挨打” 的深刻教训,记住先辈们曾经遭受的苦难。
         从今天起,我要更认真地读书学习,把知识变成守护祖国的力量;我要好好研读历史,让文明的记忆在心里深深扎根。我相信,只要我们少年强,国家就一定会强;只要我们守护好文明的火种,传承好先辈的智慧,那些曾经失去的、遗憾的,终将在我们手中以更好的方式重现。圆明园的伤痕会永远存在,但它更会成为我们前进的动力,让我们带着先辈的期望,努力拼搏,把祖国建设得更强大、更辉煌,让历史的悲剧永远不再重演!

(指导教师:王小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