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祖国和我,像海和浪花一朵,浪是海的赤子,海是那浪的依托。” 悠扬的歌声在心中回荡,我不禁陷入沉思:爱国是什么?带着这个疑问,我穿越历史长河,去寻找最动人的答案。
我曾是陆游身侧的一柄佩剑,见证了他从热血战士到暮年诗人的传奇一生。那一日,窗外风雨交加,陋室里的烛光微弱摇晃,仿佛随时都会被寒风熄灭。已是垂暮之年的他,久病缠身,却用颤巍巍的手艰难提起毛笔,仿佛要把毕生的心愿都倾注在笔尖。“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笔墨在纸上缓缓流淌,每一个字都凝聚着他的期盼与执着,可他的力气越来越弱,最终毛笔从指间滑落,带着壮志未酬的遗憾闭上了双眼。那一刻,我仿佛被赋予了生命,真切感受到他心中那份跨越生死、永不熄灭的爱国热情。
我曾是长征路上的一块界碑,默默伫立在冰天雪地中,见证了红军战士们的铁血征程。那一日,北风呼啸,枯枝在风中呜咽,天地间被茫茫白雪全覆盖,气温低得能冻裂石头。红军战士们的脸上、眉毛上都结了一层厚厚的白霜,单薄的衣物根本抵挡不住刺骨严寒,可他们依然咬着牙,迎着寒风艰难前行。“嗵” 的一声,一位战士重重倒下。他是军需处长,是整个行军队伍中唯一一个没有穿棉衣的人。此刻他全身冻得发紫,根根血管清晰可见,双手还紧紧攥着分配棉衣的清单。战士们泪流满面,哽咽着说:“处长总惦记着我们冷不冷、穿没穿暖,却把自己的棉衣让给了新兵……” 那一刻,我仿佛被赋予了生命,深深体会到红军战士们为了家国、无私奉献、不畏牺牲的爱国情怀。
我还曾是钱学森窗前的一缕月光,见证他冲破重重阻碍归国的决心。在美国的实验室里,他早已功成名就,却始终牵挂着祖国。面对美方的威逼利诱,他坚定地说:“我是中国人,我的根在中国。” 历经五年艰难抗争,他终于踏上归国的轮船,把毕生所学都奉献给了祖国的航天事业。那一刻,我读懂了爱国是跨越山海的坚守与担当。
“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无论走到哪里,都流出一首赞歌……” 歌声依旧在耳畔回荡,我在历史长河中找到了答案:爱国,是陆游临终前写下的《示儿》,是红军军需处长冻僵的身躯,是钱学森毅然归国的脚步。爱国,更是我们每个人用自己的方式奋斗,用青春与热血守护家国!我爱我的祖国,这份深情,穿越时空,永不褪色!
(指导教师:苑凯)
这里是评论的内容这里是评论的内容这里是评论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