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标下如何进行作文的修改

2021-11-10 22:56 发布

暂无内容  0年级 / 张志清 1398 0 1


(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察哈尔右翼中旗实验小学  张志清)


岁月的年轮不停的旋转,从事教育二十多年的一线教师的我,带着几分收获,亦或几多思考,从课程改革中走来了,走进新课程,我们品尝着、改变着、困惑着……屡次徘徊。对于一个已演惯了“我是主体、你是客体、我说你听”的权威形象,面对新课程作为“中流砥柱”的我们,有着太多的不适应: 自我否定的不适、新型师生关系的茫然、 自身素质的缺乏……这一切我们品味着、经历着、适应着。

作为语文老师,“教书学字”感觉是很自然平常的事,几乎没有负担。但最烦最怕的就是作文课,说到底是怕作文的批改,批改作文成了负担了,每次学生完成作文,都需要给自己定任务,每天必要批改几本……

但是基于作文批改是作文教学一个不可或缺的步骤,是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提高写作能力的重要环节,而且学生语文能力的最高体现是学生的写作能力。在语文实行新课程标准后作文批改究竟采用怎样的形式?我们要向什么方向发展才体现新课标要求呢?这是值得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深入探讨的问题。


一、简述传统作文批改方式的功效和局限性

  中国基础教育几十年来的语文教学实例来看,作文的批改途径主要是教师全收全改,现在这个传统教学模式还在延续着为我们绝大数教师所采用。这种教学方法有其优势之处,但也有其局限性,已不完全适合新课程改革发展变化的要求。

这种由老师包办代替的作文批改方式,不利于学生提高作文水平,在社会不断变革的今天,其弊端日益显露出来。“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得不到真正体现,学生的学习完全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缺乏主动性和独立性。教师批改作文的评语模式化、雷同化现象严重,不能准确反映学生个性特点,造成千人一面。苛刻的评语或分数,扼杀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积极性,甚至扼杀学生的写作天才,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

对于教师,一般情况下,这样会使教师的备课受到影响,更谈不上有时间搞教学科研了,不利于教师工作的效率,也不利于教师的身心健康。“高投入低产出”是这种批改方式的突显弱点。有时一篇作文批改下来要相隔几周,学生对前几周的作文已失去了新鲜感从而失去兴趣,不利于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和积极性。


二、让学生参与批改应该是新课标特点的体现

师生集体改、学生互相批改、自批自改、当面批改等这些批改方式和教师全收全改就不同,这些批改方式都是学生对自己的作文在教师指导下积极参与批改的实践活动,教师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确认学生是主观能动性的实践者。在活动中教师是学习的帮助者、引导者,这正是新课程标准要求的体现。学生经历写作、修改、再写作的过程,能够不断提高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必须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原则,这一观点的提出,确立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不但课堂教学如此,写作及作文批改活动中也应该同样不能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同时,把批改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大大减轻了语文教师的负担,减少了许多重复无效的劳动。学生作文用一节课写作一节课修改,或者写作后利用课余时间修改,一周内就可以完成一篇作文的写作及修改,缩短了作文批改的周期,学生写作的优缺点得到及时反馈,学生对作文的新鲜感和写作兴趣依旧还在,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及积极性。学生从批改其他同学的作文中,也会获取到同龄人思想的火花、精彩的文笔和巧妙的写作精华,在借鉴中提高自我,有“借他山之石攻玉”的效果。经过一定时间系统的训练,学生基本能比较全面的说出一篇文章的优劣,能用辨证的眼光审视问题。

学生在自己批改中,经过教师的指点之后再自改,会自我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写作水平在反复的修改过程中得到升华。学生互批互改,在不断的实践中各取所长,在比较鉴别中发现自己的优劣,在不断改进中提高写作水平的同时,也可以培养在竞争中坚强的精神意志品质。


三、师生双边活动的批改应该是教改方向

叶圣陶先生说:“教是为了达到不教,好像是扶小孩走路,扶着是为了让他自己学会走。”语文教学的一些专家、学者,许多有经验的教师都主张让学生自己修改作文。但是,我们发现还有不少的学校还要求教师全收全改学生的作文,并且把收改作文次数作为考核教师工作的一项内容。这是一种落后的学校管理体制和评价体制。教师剥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长期处于被压抑的学习状态,教师凌驾学生的意志。这不仅忙坏了教师,且有悖于语文培养学生能力的方向。当然,也不能避讳某些不负责任的教师以此为借口,省略批改作文这一工作环节的事实存在,对放手给学生批改有歪曲的理解和做法。因此,要求教师要有对民族、社会、国家的前途及学生人生负责的态度,用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对待自己的工作,对待教学改革。作文批改的目标应该是由“评”向“改”的转变,在传统的批改中,囿于时间、精力,即使责任心很强的教师也只能更多的止于“评”——评价学生的优点与不足;在多向修改直到推陈出新的努力过程中,实现全员的“改”——改进学生的写作思维、技巧方法、语言的运用、想像力,提高写作水平,及至“出新”才是作文批改的最高也是最后目的。


四、让学生参与批改应注意的问题

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我们在批改作文时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准确把握语文教学改革的方向,正确认识传统教学方法中的利弊,善于扬弃,趋利避害。在教学实践中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原则,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尊重、赞赏学生的人格,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体验学习的快乐。培养了学生写作的兴趣,才能提高写作水平。要始终站在:“培养出来的人能否成为社会的改革者、强有力的建设者”的认识高度来看待教学工作,在教学中不断创新。

2、准确掌握及正确运用让学生参与作文批改的方法。不管是学生“自批自改”还是“互相批改”、“集体批改”或是“当面批改”,都是让学生参与的批改,是新课标中倡导的“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能力和交流合作能力”的体现。如“集体批改”法,在学生完成作文后,教师抽取较为优秀的文章作为范文,列出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的标准,在学生明确标准前提下,在班上让学生参与评改。评改中让学生积极发表看法,撞击智慧的火花,激发奇想,展开联想,从评改过程培养兴趣提高水平。师生双方通过互相交流、沟通、启发、补充乃至得到共同发展。

3、批改后教师要及时点评。学生改完作文后,教师对学生的写作及评改情况进行点评,及时总结。

新课标中强调师生“人人参与、平等对话、加强合作、平等交流”,但是并不忽视教师的帮助、指导作用,教师的主导地位并没受到削弱。相反,教师恰如其分的指导,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得到张扬和提升,更加体现教师的作用。

4、善于总结,发展、完善批改的操作方法。

认真阅读《新课程标准》,依据其中的要求,对照作文批改实践中的经验做法和存在的问题,不断改进。如学生“互相批改”开始时由于学生认知水平不高,可能效果不会很好,但不妨碍这种批改的进行,教师正确指导反复实践,会探索出更有利于学生写作水平提高发展的方法和途径。

总之,在“教书育人”的路上我们不停歇的寻找更适合老师,更有利于孩子方法和思路。我更明白语文教师应准确理解《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把握好语文教学改革的具体要求,才能真正把作文教学改革搞好,做好孩子们的“灯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