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外知识的运用

2021-08-29 22:36 发布

暂无内容  0年级 / 杨琰辉 1252 0 0

                                                                      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外知识的运用
                                                                                              ——由《用古典诗词培养现代国家情怀》想到的
     《中国教师报》第664期有这样一篇文章----《用古典诗词培养现代国家情怀》,拜读了这篇文章之后,由“古典诗词”我想到了近几年各地掀起的“国学热”。在大家热情高涨地“追国学”的同时,一些学者提出质疑,传承上千年的古代经典是否与当今教育理念存在矛盾?这是专家学者研讨的范围,而作为一个小学老师,我想到的是,对于小学生来说,往大范围来看,国学经典属于典型的“课外知识”,我们到底该不该大力提倡孩子们去拓展?我的答案是肯定的!而产生这种疑问的,出自一位所谓有着很多年“教学经验”的“老教师”之口----“学什么课外知识,课内的还学不好呢!”我,无语。
      众所周知,国学和古诗词,都是中国的传统文化,都是浓缩了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等多方面知识的结晶,可以说一首好诗就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线。而语文乃百科教学之母,《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中小学教育要由‘应试教育’转向提高国民素质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这是当前实施素质教育、改革课堂教学的方向和目标。而新课程它犹如一股春风,为我们的教育注入了新机,也给我们带来了崭新的教学舞台。我觉得,在新课改下,我们的教材的编写的意图,在于注重人的发展,用生活的情景呈现学习内容,让学生感受知识与生活的联系,体会学知识的目的在于用知识解决问题,这就对以往没用的内容进行删除,所学的全是对以后步入社会有所帮助的,教材中的生活场景自然就很多,内容看似简单,实施起来却很难。这就要求教师的综合素质要高,要不断充电,拓宽知识的视野,这样才有可能在教法上游刃有余,才能达到新课改的真正目的。
     在新课改的要求下,在课堂上就要求我们的教师不仅仅是教学课本上的知识,而且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要创新,要让学生主导课堂,使得学生在课堂上不再是获得知识,而是在课堂上获得课堂以外的知识。我们应该让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把课堂转型到学生中来,使语文学习活动成为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在帮助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表达的同时,还应当让学生吸收古今中外优秀的传统文化,提高其思想文化修养,进一步提高其自身精神的成长!因此,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了解掌握书本上的语文知识是基础,但是扩展课外语文知识同样是提高文学素养、构建良好语文功底的关键所在!因此,在语文教学的课堂上,老师应该多引进一些课外的语文知识,丰富语文课堂。
     语文课是个大舞台,精彩纷呈;语文课是个“万花筒”,变幻莫测;语文课是“综艺大观”节目,包罗万象……的确,语文课包含上至天文,下至地理的很多知识,要使这些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潜移默化地传授给学生,这多么需要语文教师的合理引导!所以,教师应该重视课内知识与课外知识相结合的方法,旁征博引,引导学生从课文中走出去,在知识方面做到新旧联系,温故而知新,达到超越课本的境界。如果在语文课堂上能注重把课文内容知识与课外知识有机结合起来,融会贯通,拓宽学习渠道,丰富学生资源,让语文课堂变得生动有趣、富有活力,就能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会思考、学会质疑、学会学习。
     综上,在教学实践中,要想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就应该以各种语文活动为载体,引导学生在广阔的领域中学习语文,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独立性、创造性,让学生感受到语文教学如一泓清泉,是这样鲜活!设计新颖的课堂教学,丰富而充沛的教学情感,教师教得自如,学生兴趣盎然,师生感情交融,关系和谐,教学效果哪能错的了!不论是哪种形式,我们都努力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里,不断探寻着属于自己的最佳教育状态!语文课以外的“财富”,给我们带来的,是无尽的甘甜……让我们在教学中肩负起传承民族文化的重任,依托积淀千年的华夏文化,努力塑造有文化底蕴的新一代,使之能真正站在“五千年文化历史巨人”的肩上开拓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