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全国卷和北京卷高考写作试题评析

2020-07-17 00:00 发布

暂无内容  年级 / 5322 0 0

由于全国新高考改革的分批次推进,各省份处于不同的改革进程位置,因此给本年度高考命题增加了不少工作量。全国卷要兼顾到已改革与未改革的两个梯队,于是语文试卷准备了未改革区域3套、已改革区域2套试题,也是高考史上的一大奇观了吧。

综观全国卷5个写作题目,其中2个题目直接涉及了新冠疫情,这样的重大年度时事肯定是绕不过去的,可以说完全在众多师生的预料之中。其中全国新高考卷的题目因为涉及到一定的逻辑关系,有可能给考生的审题与构思造成一定的困扰。其他3个题目相对较为容易,至少考生不必为没内容可写而犯愁,剩下的只是写得高下优劣的区分。而且顺便考查了几种应用文体的使用,涉及到各自的体例、格式、结构、特征等。都明确提出了不要套作,不得抄袭的要求,这对阅卷人平时的视野与辨识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整体而言,今年全国卷各个写作题目的难度普遍降低了,不确定是否与疫情可能影响学生学习质量水平有关,命题方出于对这种特殊情况的考虑而有意做出的调整。

下边分别针对全国卷5套和北京卷的写作题目提出个人粗浅简要的评析意见,以供广大教育同仁参考。

一、全国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春秋时期,齐国的公子纠与公子小白争夺君位,管仲和鲍叔分别辅佐他们。管仲带兵阻击小白,用箭射中他的衣带钩,小白装死逃脱。后来小白即位为君,史称齐桓公。鲍叔对桓公说,要想成就霸王之业,非管仲不可。于是桓公重用管仲,鲍叔甘居其下,终成一代霸业。后人称颂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为春秋五霸之首。孔子说: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司马迁说:天下不多(称赞)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班级计划举行读书会,围绕上述材料展开讨论。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人,你对哪个感触最深?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简析】关于管仲的材料可见汉司马迁《史记》卷六十二、列传第二《管晏列传》,另《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选修》中有管仲列传文字,此材料读来并不生疏。要求相对宽松,考生可以任选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人之一展开论述。本材料中三个人物的故事很有限,要求考生最好具备日常阅读积累中关于这些历史人物的相关资料,利于写作时进一步展开,而不是局促于这些许方寸之地。文体上大约接近于议论文,考生须表明对于某个人物的评价观点,并能够持之有据。

齐桓公:大气包容、善于纳谏、知人善任、用人不疑。兄弟俩夺位时,管鲍各为其主,管仲曾冒犯齐桓公。桓公即位后不计前嫌,重用有真才实学的曾经对立阵营的管仲为相,并尊称仲父

管仲:大局意识,理政才具,知恩图报,忠君体国。作为夺位失败的阶下囚,获得重用后捐弃前嫌、尽心辅佐,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与俗同好恶,助力齐桓公以尊王攘夷号召诸侯,成为春秋五霸之首。

鲍叔:忠诚知己,善解人意,重情仗义,举贤不避友,甘当人梯。管仲曾三仕三逐、三战三败,鲍叔牙始终不离不弃。齐桓公伐宋败北,鲍叔牙进谏公必用夷吾之言支持管仲。

局限于试卷给出的历史材料来论述,部分考生的篇幅可能展不开,也就是字数不够。考生还可以立足于此材料,可从君臣之道、领导艺术、上下级关系、朋友之交、品德修养等适当拓展、延伸、对比,借古讽今、正反对照、以史为鉴,传承美德,修齐治平。这个题目入手的难度较小,差别在于占有材料的多寡、行文结构设计与表现手法的运用。

二、全国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墨子说: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英国诗人约翰多恩说:没有人是自成一体、与世隔绝的孤岛,每一个人都是广袤大陆的一部分。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同气连枝,共盼春来。”……2020年的春天,这些寄言印在国际社会援助中国的物资上,表达了世界人民对中国的支持。

山和山不相遇,人和人要相逢。”“消失吧,黑夜!黎明时我们将获胜!”……这些话语印在中国援助其他国家的物资上,寄托着中国人民对世界的祝福。

世界青年与社会发展论坛邀请你作为中国青年代表参会,发表以携手同一世界,青年共创未来为主题的中文演讲。请完成一篇演讲稿。

要求: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完成写作任务;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简析】墨子的话出自《墨子·兼爱》,对待别人的国家,要像对待自己国家一样;对待别人的家庭,要像对待自己家庭一样;对待别人的身体,要像对待自己身体一样。反映的本质是要相亲相爱,体现了墨家提倡的兼爱思想,主张爱人如已。与孟子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孔子对大同之世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的思想是一脉相承的。内涵接近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题目要求携手同一世界,青年共创未来为主题,呼吁国际团结凝心聚力战胜疫情、共同开创美好未来世界,这样本文的中心思想也就可以明确了。

这个题目紧扣2020年世界范围内爆发的新型冠状肺炎疫情,也是在很多师生的预料之中。自去年寒假至今这半年以来,绝大多数学生居家学习,有更多时间和便利条件充分体验、见证疫情下普通民众的艰难生活;通过多种渠道获取国内外时事信息,了解到疫情之下国际之间团结一心、守望互助的温情友谊,同时也看到了少数国家无理抢夺、截留他国抗疫物资等自私自利、损人利己的不齿卑劣行径。这些爱与怨、美与丑的事实都可以作为第一手积累的论据。

这个题目还要切实考虑到演讲稿这一应用文体的基本特点与写作行文规范。它是在较为隆重的仪式上和某些公众场合发表的讲话文稿,用来交流思想感情、表达主张见解。演讲稿像议论文一样论点鲜明、逻辑性强、富有特点,带有宣传性和鼓动性,经常使用各种修辞手法和艺术手法,具有较强的感染力,让听众在思想感情上产生共鸣。但它又不是一般的议论文,有自己的格式、结构、体例、语言风格等。

考生手头积累的素材应当是充足的,需要考生设计好行文结构,选取典型性的论据材料,还要注意表达手法,在赞颂美好壮举为主体的同时,也可以适当批判少数国家以自我中心、单边主义的种种恶劣做法,这些倒行逆施失道寡助,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重心还要回到当前青年们肩负的历史使命与担当方向上来,顺应当今世界求同存异、和平发展、守望互助的主潮流,从自我做起,量力而行、有所作为。

三、全国III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人们用眼睛看他人、看世界,却无法直接看到完整的自己。所以,在人生的旅程中,我们需要寻找各种镜子、不断绘制自画像来审视自我,尝试回答我是怎样的人”“我想过怎样的生活”“我能做些什么”“如何生活得更有意义等重要的问题。

毕业前,学校请你给即将入学的高一新生写一封信,主题是如何为自己画好像,与他们分享自己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简析】中国有句经典名言人贵有自知之明,《老子》第三十三章也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人生最困难的事情是正确、全面地认识自己,有自知之明的人常常转动心中的明镜鉴照自己。题目中的镜子”“自画像都有其比喻意义,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人要时时善于自省自察、进德修业不断完善自我。

这个题目的难度要求相对较低,写自己熟悉的高中校园生活,回首自己三年来的学习历程、感悟与思考,至少门槛不高、有的可写。题目要求考生结合自己三年的思索,对高一新同学如何过好未来高中生活提出指导与建议。对象、话题、范围都已经明确,大约不外是理想志向目标(生涯规划)、人生三观信条(德)、学习方法策略与均衡发展(智)、身心健康阳光(体)、人际关系和谐(交友)、高尚的兴趣爱好(美)、张弛劳逸集合(劳)、读X卷书与行X里路、关注时事形势……这样的主流内容。差别在站位的高下、文采的强弱、情感的浓淡、说理方法的合宜等。

同时,顺便考查了书信这一应用文体的格式规范,这一点不能忽略。这个写作题目的设计出乎笔者的意料,感觉留给考生发挥的空间和可预见的张力相对有限,似乎不像是全国大比这样平台的题目量级,估计考生作文的区分度不容易把握和凸显,整体上可能会中规中矩、平淡平实的作文居多。

四、全国新高考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面对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国家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果断采取防控措施,全国人民紧急行动。

人们居家隔离,取消出访和聚会;娱乐、体育场所关闭;政务服务网上办理;学校开学有序推迟;公共服务场所设置安全一米线。防疫拉开了人们的距离。

城乡社区干部、志愿者站岗值守,防疫消杀,送菜购药,缓解燃眉之急;医学专家实时在线,科学指导,增强抗疫信心;快递员顶风冒雨,在城市乡村奔波;司机夜以继日,保障物资运输;教师坚守岗位,网上传道授业;新闻工作者深入一线,传递温情和力量。抗疫密切了人们的联系。

请综合以上材料,以疫情中的距离与联系为主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简析】高考写作命题中必定会涉及战疫的主题,恐怕是绝大多数师生们都早已料定的不二选择。自庚子春节全面爆发的疫情极大地改变了包括中小学生群体在内的正常生活状态,很多学生近半年来困守家中在线学习。对于半年来国内特别是武汉重灾区前一阶段的时事信息应该是很熟悉的,对于亲朋好友以及自己小区、家庭等身边的诸事也是接近于目击者。这场仍未结束的疫情带给了人们太多的感受与思索,美与丑、善于恶、公与私、公德良俗与见利忘义、恪尽职守与渎职昏庸、舍身赴险与苟全自保……还有各种因抗疫进程中的某些现象直接带来的社会深度撕裂等不时上演。

疫情中的距离与联系这一主题,客观上来说对于考生是颇有几分难度的,距离”“联系二者的辩证关系对于高中学生而言确实不容易把握。尽管命题材料单方面强调疫情拉开了人们的距离、密切了人们的联系,但是事实上这一过程中还有太多的社会现实呈现的却是为了躲避病毒传染而拉开了距离、减少甚至疏远了联系,这种实际情况终归也是普遍、客观的,甚至是一种主体民众的主流状态。这个另一面考生该不该写、会不会写呢?如果真有考生这样写了另一面,想知道阅卷人究竟会怎样把握评卷标准来赋分呢?如果没有前边材料的铺垫与隐性限定,疫情中的距离与联系这一主题就是开放的,而材料给出了拉开了人们的距离、密切了人们的联系这一说法之后,一分为二辩证关系中的就没有了,这一主题实际上暗含着一种单方面的闭合与防线。笔者担心考生们能不能敏感地发现并把握好这一隐性限定条件,跳过这个看不见的懂事地追随命题人的意图而呈现材料中设定的正能量情景。

笔者钦仰、赞赏举国抗击疫情过程中涌现出的海量正能量各个人群,上自国家领导人,下至社区居委会人员、志愿者,展现出来的责任感和担当意识有目共睹、感人至深,堪称抗疫先锋楷模。命题人这样来设定当然是正确的、可以理解的,践行立德树人、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毕竟试题本身也是育人的一种途径和方式。只是从理性思维训练的角度,从写实文风的角度,从人文情怀、批判质疑的角度,能不能、需不需要设计一种开放的视角与视野呢?如果命题初衷是执意要表现抗击疫情中的正能量,也许这个主题或者标题的文字表达方面需要做出适当的调整以便更准确、更明晰地体现出动机与方向。

五、全国新高考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无论读书还是行路,我们都会与地名不期而遇。有些地名很容易让你联想到这个地方的自然特征、风土民情、历史文化、著名人物等;有些地名会唤起你的某种记忆与情感,或许是一段难忘的故事,又或它对你有着特殊的意义。

电视台邀请你客串《中华地名》主持人。请以带你走近_________”为题(补充一个地名,使题目完整),写一篇主持词。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切合身份;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简析】作为高考试题,这样的半命题式写作近些年来是非主流、相对少见的了。这个题目充分体现了开放式的发散思维,留给考生相当大的自主选择与发挥的空间,绝大多数人肯定有的内容写,而且不少人肯定能够写得出佳作来。对于这个地名,考生们可以实写:确实亲身到过此地,这片土地上的某个或者某些元素值得整理发掘出来;也完全可以虚写:并未亲自到访,却可以根据间接途径渠道得来的某些信息来进一步阐发。一方面,无论是实写”“虚写都完全符合命题的要求,符合写作(创作)的基本要求;一方面,稍具水平的考生作文,阅卷人是不容易区分、也不必要区分其实写”“虚写的,不会因为实写”“虚写而影响实际赋分。

高中生近18年的人生旅途中,肯定到过不少出生地之外的地方,部分人还可能频频到国外旅游光观光。就算是农村农民的子弟外出的地方少,这方生养他的土地上过去或者现在也一定有值得书写弘扬的某种元素内容。如命题材料中的提示,无论是节假日里与家人朋友的旅游出行,还是学校组织的研学旅行,到过的地方应该有不少值得回忆、留恋和感叹的内容。在众多可选择的范围内,选材的功夫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拉开作文的站位高下;再辅以优美的文采笔风,内容表现手法方面可以多一些记叙、描写、抒情与议论,对于考生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只要运用得体、适度,应该会有不少脱颖而出的优秀作文,让阅卷人读来也是一种享受与免费的涨姿势

主持词作为一种应用文体,有其特定的写作要求。比如,要突出活动宗旨并贯穿始终,以优秀的开场白吸引观众、创设情境并导入主题,增加文化内涵和艺术表现力等。对于多数考生而言大约是少有日常训练的,不过日常通过观看电视节目中的主持人表现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弥补这一缺憾。至于命题要求的明确文体方面,要介绍某一个地方的元素,宏观上讲应该是基于说明”“记叙风格为主体的吧,很难明确为哪一种具体规范的体裁。至于切合身份,不妨就定位为自身代入的年轻电视节目主持人,可以适当在语言表达方面凸显几许个人的主持风格,幽默风趣、阳光活泼、煽情等。

六、北京卷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将题目抄在答题卡上。

12020623日,北斗三号的最后一颗卫星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完成全球组网部署。整个系统由55颗卫星构成,每一颗都有自己的功用,它们共同织成一张天网,可服务全球。

材料中每一颗都有自己的功用,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联系现实生活,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实,论证合理;语言流畅,书写清晰。

2)当今时代,我们每天都会面对各种各样的信息。其中有一条信息,或引发了你的感悟,或影响了你的生活,或令你振奋,或使你愧疚,或让你学会辨别真伪……

请以一条信息为题,联系现实生活,展开联想或想象,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思想健康;内容充实,有细节描写;语言流畅,书写清晰。

【简析】北京卷延续了二选一的命题传统,可以更好地照顾到考生的个体差异,且两个题目的难度较往年而言明显下调了。

1.“每一颗都有自己的功用,令人想起李白的天生我材必有用诗句,从每一颗发散开去,可以代入或者推及的人、事、物极多。论点可以就此确认,强调每一颗的价值与功能都是不可替代的,都有其独特的存在必要性,不是多余的、可以随便舍弃的。体现出局部与整体、个人与集体的辩证关系,这些每一颗有机地组合、集聚起来,聚沙成塔”“集腋成裘,就可以形成更强大的合力,发挥更加突出的功用。论据自然是信手拈来,还可以从反面来论证细节、细微的忽略与缺失可能造成的巨大损失。历史上鸡鸣狗盗之徒、屠夫酒鬼之辈关键时刻都可以发挥出别人无法替代的特殊作用,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联系到芸芸众生,尽管可能分为三六九等,每个人在社会上扮演着属于自己的角色,都可以为国家和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属于自己的一份贡献。每一个大大小小的物种在大自然生态圈中都有其存在价值与功能,人类破坏物种打破生态平衡的某些恶行已经受到了大自然的惩戒。

2.信息时代生活中的某一条信息留给考生的印象十分深刻,产生高度认同感或者具有特别意义。这样的一篇记叙文对于考生们而言实在没有多少难度,估计整体上的成绩区分度应该也不大。但是想获得相对突出的分数也不容易,这个题目中的选材环节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确立中心主旨的站位高下,情节的设计、线索的发展可以体现出考生的构思奇巧,语言表达能力可以凸显文采为自己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