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语典故-东施效颦
比喻模仿别人不但模仿不好,反而出丑。

话说“抛砖引玉”
成语“抛砖引玉”,意思是,扔出一块砖,引出一块玉,比喻用粗浅的、不成熟的意见引出别人高明的、成熟的意见。 这则成语的出处有两种说法。一说出自宋代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十·赵...

“大腹便便”的演变
成语“大腹便便”,“便”音pián,叠用,形容肥满,意思是说肚子大、很肥满。典出《后汉书·文苑列传·边韶传》。说的是东汉桓帝时,有个博学多识的姓边名韶字孝先的教书先生(后来做过太中...

从名言误读看中国人的心理
中国人是最讲究正统的人种,老祖宗告诉我们“名不正则言不顺”,所以,野孩子找父亲,暴发户造谱牒,总要找一个源远流长的历史,才可以光明正大,义正词严。谁都害怕驼子摔跤——两头没着落,半...

成语中的文言知识
1.短兵相接:兵——古义:兵器;今义:战士。 2.破涕为笑:涕——古义:泪;今义:鼻涕。 3.走马观花:走——古义:跑;今义:行走。 4.赴汤蹈火:汤一一古义:开...

关于地名、人名中的易错字
1.淮河流域的“颍河”“颍上县”,不要写成“颖河”“颖上县”。 2.山东的“菏泽”不要写成“荷泽”。 3.安徽的“亳州”不要写成“毫州”。 4.江苏苏州的著名小镇“甪直”不要...

报纸上155个易错字词
1.“安装”不要写成“按装”。 2.“安详”不要写作“安祥”。 3.“艾滋病”不要写成“爱滋病”。 4.“黯然”不要写作“暗然”。 5.“按部就班”不要写作“按步就班”,“...

中国古代的官方语言
当今中国的官方语言是普通话,普通话的基础就是北京话。中国官方语言的这个传统大概从元代就开始了。

有趣的拆字联
咸丰年间,有一位知府叫卜昌,他小有才气,但傲气十足。有一天,他来到一家学馆,见两个学童正在读书,便想卖弄文墨,于是同两学童对句。卜昌冷笑道:“两火为炎,既然不是盐酱之盐,为何加水变...

中国古代行政建制
1、 国:古代侯王的封地,《汉书·地理志下》:“又立诸侯国。”周代的国往往指都城,所以迁国就是迁都。这和今天国家的国有很大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