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
谈起老虎,人们首先浮现在眼前的就是额前那个“王”字,仿如上帝派它来统治森林一般,老虎被号称“百兽之王”。我们喜欢用威风、强壮、战无不胜来形容它。
【三人成虎】比喻说的人多,纵然传闻是错的,人们也会信以为真。借来比喻有时谣言可以掩盖真相的意思。
【如虎添翼】喻强者又得助力而更强悍,更令人害怕,也比喻强大的得到援助后更加强大。
【纵虎归山】纵容恶人,让他回到自己的势力范围或地盘,再度危害他人。
【狐假虎威】喻假借声势去吓唬别人。
【卧虎藏龙】喻人才多而杰出。
【虎入羊群】比喻强大者冲入柔弱者中间任意砍杀。
【虎口余生】比喻经历极大危险,侥幸保全下来的生命。
【虎视眈眈】形容贪婪地盯着,等待时机成熟以便下手。
【为虎作伥】比喻做坏事的帮凶。
【骑虎难下】喻行事迫于大势而不能中止。
【暴虎冯河】赤手空拳的去打虎或不凭藉船只去渡河,喻空有勇气的匹夫之勇。
【谈虎色变】原意是指必须亲身经历才有真知;后引申为惊惧某事,谈及此事就惊慌色变。
【调虎离山】骗人离开根据地,以期达到某种目的的计策。
兔
兔子,是为人喜爱的动物,它的外表可爱:奇特的红眼睛,长长的耳朵,雪白的茸毛都为它增色不少。兔子界的代表就是和嫦娥一起常驻月宫的玉兔,兔子也代表了月光的皎洁,而八月十五的中秋节里,人们在表达思念的时候,也会多多少少想起这只兔子。
【金乌西坠玉兔东升】表示黄昏时分。
【守株待兔】比喻妄想不劳而获或等着目标自己送上门来。
【兔死狗烹】喻有事时被重用,事成后即被毁弃。
【兔死狐悲】比喻因同类的死亡或失败,自己也哀伤起来。
【兔走乌飞】比喻日月运行,光阴流逝快速。
【兔起鹘落】(1)形容动作敏捷;(2)比喻绘画或写文章迅捷流畅。
龙
龙是中华民族的一种图腾崇拜,在现实中不存在这种动物。人们赋予龙无人能及的本领:上天入地、翻江过海。所以关于龙的成语也会多多少少染上这样的神话色彩。
【来龙去脉】喻一件事的前因后果或一个人的来历。
【乘龙快婿】形容一个令人满意的好女婿。
【望子成龙】希望自己的儿子将来能成大器。
【画龙点睛】喻作画在重要处添上一笔使作品更加生动。
【蛟龙得水】喻人材得到赏识重用。
【群龙无首】比喻一群人中没有一个领头的人。
【叶公好龙】比喻表面上爱好某事物,但并非真正的爱好它;引申为浮华不实。
【龙生九子】古代传说龙生的九条小龙,外貌性情皆有所不同。比喻人各有所好,不全然相同。
【龙吟虎啸】指龙虎的叫啸,形容吟啸声非常洪壮嘹亮。也比喻相关的事物互相感应,也形容人发迹。
【龙飞凤舞】形容气势奔放雄壮。
【龙马精神】形容精神健旺、充沛。
【龙蛇杂处】喻各种好坏不同的人,混杂居处在一起。
【龙行虎步】指威仪庄重,非普通人,多用以形容帝王。
【攀龙附凤】喻巴结、投靠有权贵的人向上钻营。
【龙游浅水遭虾戏,虎落平阳被犬欺】比喻英雄末路,或无用武之地。
蛇
蛇是一种让人毛骨悚然的动物,它冰冷无情,它的行走方式就是它阴险的一个标志,它那常常露在外面的舌头,发出“嘶嘶”的响声,共同成为了这个冰冷无情者的招牌。《圣经》中将蛇作为邪恶势力的象征,作为对它的惩罚,上帝罚它用肚子走路天天吃着黄土。由此在带有蛇的成语中也体现出这样的色彩。
【打草惊蛇】比喻作事不密,以致使对方有所防备。
【杯弓蛇影】疑心太重将虚幻的事当成真。
【虎头蛇尾】喻做事有始无终,没有恒心。
【蛇无头不行】指乌合之众和为祸的盗贼没有首领就无法行动。
【画蛇添足】比喻做多余的事反而不恰当。
【虚与委蛇】勉强应酬,对人虚情假意。
羊
羊,是温驯的象征,它是那么安静,立于一隅。安静地吃草,安静地咀嚼,安静地为人类奉献着肉、奶和它的皮毛,或许正是因为它的善良才会凸显出狼的恶。
【亡羊补牢】比喻事后的补救。
【代罪羔羊】比喻代替他人承担罪错责任的人。
【羊入虎口】喻危险之至,难免死亡。
【羊肠小径】山中盘曲狭小的小路。
【羊质虎皮】比喻外表雄武威猛,而内心怯弱。
【羝羊触藩】比喻处境窘迫,进退不得。
【羊毛出在羊身上】羊毛为羊身上所长,比喻所获之利,其实是出自己身所有者。
【歧路亡羊】因岔路太多无法追寻而丢失了羊。比喻事物复杂多变,没有正确的方向就会误入歧途。
【羚羊挂角】传说羚羊夜眠时,将角挂在树上,脚不着地,以免留足迹而遭人捕杀。因而比喻诗文意境超脱不着痕迹。
【顺手牵羊】比喻顺便得手的偷窍行为。
【饿虎扑羊】像饥饿的老虎扑向食物一样,形容动作猛烈而迅速。
这里是评论的内容这里是评论的内容这里是评论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