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里刮春风,柳条没发青,不是那春风不吹柳,柳条还在睡梦中……”用这首歌来形容我的家乡,是再恰当不过的。
我的家乡在雄鸡的后背上,内蒙古的风采,只有内蒙古人感受得到。
春天总是来迟,在冬天连着住了六个月后才缓慢走来。万物复苏得小心翼翼,草芽吐得也万般迟疑,生怕才看见春天,又被冬天夺了去。一切变化来得很慢,你有时间去观察草怎么生长,树怎么吐芽,不用担心还末发现春天的脚步,夏天就来了。不似南方,南方花落时北方才刚长花苞,北方的春天随遇而安,时不时让冬天顶替一两天——内蒙古的春天会下雪。
夏天来得轰轰烈烈,一场大雨后天气便热了起来。迟到早退的春天把六、七月交给了夏天。两个多月的时间里,树叶绿了、肥了,草长到了小腿肚,花也全开了,散发出浓烈的芳香。知了在树上大声唱出自己对夏天的欣喜,蛐蛐在草丛中优雅地拉琴。唯一美中不足的便是蚊子的苏醒,每夜在床边不停地叫,直到吃得肚子通红才愿松口。
秋天是一个闲时很多的老人,在夏天时就来了,但它始终只是看着,这儿下一场冷雨,那儿刮一阵冷风,迟迟不肯来。直到树叶变黄,花朵凋谢,它才不情不愿留下来。它没有什么新的花样,全当自己是一个顶替夏冬的季节。一会儿像夏天一样艳阳高照,一会像冬天一样寒风刺骨。八、九、十月都是它的天地,但八月像夏,九、十月像冬,让人们不得不勤换衣裳,以免冻着热着。
冬天是最漫长的,从十一月到次年四月左右都是它在管理大地。内蒙古的冬天不似东北,最冷可达零下四十多度。但内蒙古生在“风口上”,光大风就足以让人迷了双眼,若一边下雪一边刮风,地上还会出现一层一层似浪花的雪波——白毛风。冬天的人是彩色的,各色的棉袍、羽绒服穿在身上,却还是冷得彻骨。再怎么高大的男子,都要向这如刀般的风雪低头,低眉顺眼地走着。冬天的植被是白色的,化了的雪被寒冷的气温凝成了冰,冰上又黏上了雪,于是就有了白色的树、白色的草、白色的大地及半灰半白的天。
内蒙古的本质,在于朴实无华,天是再普通不过的蓝天,地是再普通不过的黄土。但正因为它朴实至极,所以才能美到极至。
(指导教师:张莹娟)
这里是评论的内容这里是评论的内容这里是评论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