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奶奶泡的糯米在青瓷盆里泛着珍珠般的光泽。我学着把两片粽叶叠成小漏斗,忽然想起老师讲的屈原故事——那位披发行吟的诗人,也是这样看着汨罗江的水波吗?
"丫头,米别放太满。"奶奶的手指导着我的动作。她总说包粽子要留三分空,就像做人要懂进退。红枣陷进糯米的瞬间,我想起屈原怀里的《离骚》石刻,那些字句是否也这样深深嵌进了江水?
南方的同学发来照片,他们的粽子裹着油亮的咸蛋黄。而我家灶台上,蜜枣正在糖水里咕嘟咕嘟地冒泡。原来同样的粽叶,能包裹千百种滋味,就像爱国两个字,有无数种表达的方式。
锅盖掀开时,蒸汽模糊了眼镜片。我捧着烫手的粽子,看青叶上渗出晶莹的水珠。忽然懂了为什么古人要把食物扔进江里——最深的思念,总要托付给最温暖的载体。而今我们每咬一口粽子,都是在续写那段流传千年的告白。
(指导教师:张志禄)
这里是评论的内容这里是评论的内容这里是评论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