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二的下午,刚下课我就急匆匆地去找朋友聊天。走近时,目光无意间扫过她身下的凳子,心中猛地一颤——那不就是我上周坐过的凳子吗?独特的可拆卸木板让我瞬间认出了这位“老朋友”。回忆涌上心头,我忍不住再次轻轻拆下木板。
拆下的木板唤醒了更深的记忆——曾经,我的同桌也调皮地拆过凳子腿间的木条。这个念头像一团火,点燃了我的好奇与冲动。于是,我干脆把凳腿也拆下来,尝试重新组装成别的样式,玩得不亦乐乎。可当快上课时,我才发现凳腿已经松松垮垮,再也无法恢复原样。
眼看上课铃要响了,我匆忙和朋友换了凳子,捧着这位“重伤”的老友回到座位。然而,命运似乎偏要捉弄我——一个好奇的同学轻轻一碰,凳腿便“啪”的一声彻底散架,像获得自由般飞了出去。铃声已响,我只能放弃,坐着一把三条腿的凳子勉强撑过一节课,竟觉得还挺稳当,便暂时忘了修凳子的事。
然而,命运的玩笑还没结束。两天后的下午,我弯腰捡东西时,身后传来“咔嚓”一声脆响——凳子的一条腿从裂缝处彻底断了。自习老师见状,给我换了把新凳子。可望着那把陪伴我许久的老凳子,心里竟泛起一丝不舍。
第二天刚进教室,班主任李老师就把我叫了过去。她严厉地盯着我,指着那堆散架的零件,让我把凳子修好。那一刻,愧疚与自责涌上心头。我默默回想整件事,意识到自己确实有错——如果当初没拆凳腿,或许它还能用得更久。老师让我修凳子,其实是想让我明白:要爱惜公物,哪怕它看似微不足道。
这堂课教会我:学校里的东西,即使是免费的,也值得珍惜。
(指导教师:李静)
这里是评论的内容这里是评论的内容这里是评论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