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剑飞天梦

2018-10-22 20:49发布     15280

稿件来源:正直舍—微型小说作家网

包头市作家协会名誉副主席 / 马宝山

高适真是大器晚成,直到五十岁了,才被时任宋州刺史的张九皋发现,深奇之,荐举做了封丘尉,一个九品小官。封丘尉这个官没做几天,高适对拜迎长官鞭挞黎庶很不适应。一次酒醉慨然长叹:拜迎长官乃胸怀王霸大略者事乎。说完脱下官服不干了。

高适十多岁时就手持一柄长剑,怀着飞天梦想,走长安,上蓟门,漫游燕赵。与李白、杜甫饮酒游猎,怀古赋诗。几十年的江湖行走,高适拜访过无数官者、名人。文韬武略,练就一身功夫。胸怀王霸大略的高适,耐心地等待着,酝酿着长剑出鞘,盼着震烁古今的辉煌一瞬那一天。

天宝十四年冬天,安史之乱暴发。在一场空前的国家动乱面前,每一个人都要做出自己的抉择。有人随波逐流去顺应,有人惨遭横祸家破人亡,有人逃脱避离作壁上观。而那些曾经星光璀璨的诗人群体片片凋零,他们手中无比犀利的笔锋远不抵一只小小的箭镞。他们在强敌面前大多的人或是逃避,或是归隐山林。只有少数人走到保家卫国平乱作战的前沿。无疑这场动乱点燃了高适建功立业震烁古今理想的火焰。

其实,在安史之乱爆发的前两年,高适已经背负着那柄长剑,在大将军哥舒翰的帐下,正式投笔从戎了。

哥舒翰对高适很看重,是因为高适在收复黄河九曲之地的作战中频频献计,帮助大将军打了几场漂亮的仗。

哥舒翰就把高适推荐给皇上。

举荐贤能的哥舒翰,初战安禄山的虎狼之师的潼关一役不幸战败。皇上要罢免他的大将军职。这时候高适挺身而出,诣阙献计,慷慨陈辞,坦陈时事,他说:“哥舒翰大病缠身,监军诸将不恤军务,战士们的粮饷又被克扣,怎么能打胜仗呢?”

高适还建议皇上长策远图,任人唯贤。这一番话,使唐玄宗龙颜大悦。封高适为谏议大夫。

大将军哥舒翰那边也是十分感激高适仗义执言,秉公上奏,在皇上那儿帮助他解了战败之责。

安史之乱后,唐玄宗突发奇想,欲以诸王分镇各地。高适进谏认为不可。玄宗不听高适的意见,终至永王李璘起兵占居扬州。继位的唐肃宗闻听高适论谏有素,便召来寻计问策。高适说:“永王无谋,兵无勇,出师无名,僻地无援,永王必败。”

皇上即任命高适为淮南节度使,手持利剑奉命讨逆。高适率兵还在路上,永王兵败的消息已经传来,印证了高适的战事分析。

皇上更加赏识高适,凡是都要找他商议对策。高适在皇上那里大红大紫,吃得开呀。

与此相反,他的诗友李白此刻正受牢狱之苦。李白因为做永王李麟的幕僚,参加叛乱,以谋反之罪关进浔阳的大牢里。昔日无限风光的诗人,此刻坐在一片破席子上,借着窗外照进来的一束阳光在写诗:万愤结习,忧从中催,举酒太息,泣血盈杯。想到自己一心为国做事,没有想到却成为谋判者,真是冤枉啊。可是有谁为他伸冤救助呢?李白想起高适,提笔给老朋友写信。信是以诗的格式写的《送张秀才谒高中丞》。

此时,高适正在朝廷做御史大夫,李白就称他高中丞。

李白的诗信由张秀才转辗送到高适手里。高中丞看到太白诗笺上依然奔放的文字和凄怆的诗句,回想起当年与李白、杜甫同游宋梁,诗酒唱和的情景,怅惋不已,心中不禁有了几分同情与怜悯:太白兄,你不该错走这一步啊。你不知道永王李麟是个眼界短浅的人吗?他名不正,言不顺,势不强,区区五千人就起事。你却去做他的幕僚,帮助他犯上作乱。在朝廷里做事小心再小心,谨慎再谨慎,三思而后行,这你该知道的呀,怎么就糊涂了呢?

高适愁思百结,走下案头在大堂上跺来跺去。不小心,头撞在梁柱上,抬头看到柱子上挂着的那柄利剑。诗人脸上怜悯温情的表情渐渐退去。无情冷漠的朝官威仪慢慢出现在他的眉眼里:李白,你也是个读书人,奉行的是精忠报国。你却与圣上怀有二心,犯上作乱,谁能救得了你,听天由命去吧。

高适走到案前,一把将李白的诗信撕掉,扔进纸篓里。

唐玄宗对高适“深嘉之”愈加信任重用。这天宫里陈公公来到高府,宣皇上圣旨:侍御史高适,立节贞竣,植躬高朗,感激怀经济之略,纷纶瞻文雅之才。长策远图,可云大体;谠言义色,实谓忠臣,钦此。

高适跪伏在地上听旨,然后起身恭恭敬敬地双手接过谕旨,感到无比荣耀。他送走陈公公,站在院子里,看到长安上空蓝天欲滴,白云如玉,阳光暖暖地照在自己身上,真是心花怒放啊。

“备轿。”高适喊一声。轿夫将一顶华丽的官轿抬到面前:“大人,去哪里呀?”

高适坐进轿内,稳稳坐定:“去相府赴宴。”

这时,高适的好朋友李白,正行走在流放夜郎的路上。太阳渐渐滑下山去,一阵寒风吹来,李白把头缩进褴褛的披风里。面前烟水茫茫,他不知道今夜将投宿何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