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期间读过一则小故事,它的哲理性深深地触动了我。故事是这样的:
从前有一个有趣的家庭,家里有三个儿子:大儿子叫“每个人”,二儿子叫“任何人”,小儿子叫“没有人”。
一天,父亲带着一颗芳香四溢的苹果从外面回来。老大说:“爸爸,把苹果给我吧,我可想吃了。”父亲把苹果给了老大。老二看得口水直流,也向父亲提出要求:“爸爸,还有苹果吗?我也想要。”父亲抱歉地说:“对不起,我只有一颗苹果,已经给了每个人。”这时老三哭了起来:“我是最小的孩子,为什么我没有苹果?”父亲为难起来。最后还是老大懂事,将苹果让给了老三。
结论:如果一样东西属于每个人,就不可能属于任何人,最后当然没有人可以得到它。
老三吃完苹果,父亲问三个儿子:“你们谁最优秀?”老大说:“我把苹果让给了弟弟,我最优秀。”父亲说:“是的,老大很优秀。”老二说:“我没有吃到苹果,也没有提出任何异议,难道我不优秀?”父亲说:“是的,你也很优秀。”小儿子撒起娇来:“爸爸,那么我呢?”父亲搂住小儿子,在他脸上亲了一口:“当然了,我的小宝贝儿,你才是真正的优秀。”
结论:在一个集体中,如果每个人优秀,那么任何人优秀,最后没有人真正优秀。
父亲看着家里,感觉有点乱,建议三个儿子动手做些家务。父亲先看着大儿子:“你是老大,你该主动干活儿。”大儿子说:“任何人也做的事情,为什么偏要我去做?”父亲又看二儿子:“你也不小了,完全有能力做好这件事。”二儿子说:“这是每个人的事,为什么要我做?”父亲最后看了看小儿子:“我最亲爱的儿子,你还小,父亲自己来做吧。”“不,”小儿子赶紧答道:“我吃了苹果,我应该去做家务。”
结论:有些事,如果每个人应该做,任何人也能够做,最后往往没有人做。
时至今日,再次看到这则故事,我又有了不同的感悟。在日常工作中我们经常会遇到每个人、任何人、没有人的问题,如何处理好个人与团队的关系是一门艺术,所以我分享了这则故事,给所有具有天赋的你们。
这里是评论的内容这里是评论的内容这里是评论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