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几部电影《芳华》《无问西东》《神秘巨星》,不知你们看过没有? 其实,看电影也是学写作的很好途径。影片内容或某个场景有没有勾起过你的回想?影片的剪辑拼接是不是暗含了某种叙述模式?如果你有强烈的写作意识,甚至连一句台词、一支插曲、一段音乐……都有可能会诱发出写作灵感。 不妨以《神秘巨星》中的两段歌词为例,给你讲讲从中可以汲取的写作营养。 我们先来看两段节选歌词。一段歌词是尹希娅写她妈妈的: 她有点可爱 也有点倔强 她有点新潮 也有点保守 她像酸甜的果汁冰糕 清凉了炎夏 也像厚重的爱心被子 温暖了寒冬 我可爱的妈妈就是如此 当我遇到困难妈妈会掩面哭泣 当我幸福之时妈妈亦喜累满襟 她的每滴眼泪饱含诚心祷告 谁能告诉我是否所有妈妈都如此 她有点聪明 也有点感性 …… 还有一段歌词引自影片主题曲《我是谁》: 我是明月 抑或阴暗 我是灰烬 抑或烈火 我是水滴 抑或波涛 我本善良 抑或暴烈 谁能告诉我 我是何人 为何而活 成何模样 我是何人 这两首歌很感人,一方面与歌曲旋律、演唱者的演绎有关,另一方面也与歌词内容有关。不知你有没有发现,这两段歌词有一个共同点,都展现了人物心理或形象的矛盾。 矛盾,是一种美丽的撩人的乡愁,居住在每个人的内心深处。 我们就从这两首歌词出发,一起来探讨记叙文写作中矛盾设置的艺术。
该相信自己 还是怀疑
……
一、写出人物性格的矛盾
“她有点可爱,也有点倔强/她有点新潮,也有点保守”,这是影片中尹希娅心中妈妈的形象,很真实,因为它抓住了人物性格中似乎与生俱来的矛盾。法国思想家狄德罗说:“说人是一种力量与软弱、光明与盲目、渺小与伟大的复合物,这并不是责难人,而是为人下定义。”人,就是矛盾的综合体。
曾看过一部电视连续剧《我的前半生》,里面有个人物塑造得很成功,就是罗子君的母亲。她有着上海女人的市侩、势利、泼辣,喜欢一惊一咋,有点小心眼,但又简单朴实,待人真心实意,没有坏心眼。她爱女情深,去世前还不忘嘱咐唐晶离开贺涵以成全子君,不禁让人泪眼婆娑……一个有着缺点的母亲对女儿的那份真情,比一个完美母亲对女儿的真情,更具打动人心的力量。同样,一个酒徒父亲对子女的爱,比一个完美父亲对子女的爱更为感人。
认识人性的矛盾复杂,才有可能写出伟大动人的作品。罗曼•罗兰在《约翰•克利斯朵夫》十卷本初版序中说:“我毫不隐蔽地暴露了他的缺陷与德行,他的沉重的悲哀,他的浑浑沌沌的骄傲,他的英勇的努力和为了重新缔造一个世界、一种道德、一种美学、一种信仰、一个新的人类而感到的沮丧。”约翰•克利斯朵夫的性格,是德行与缺陷组合得非常好的悲剧性格,他的思想几乎一直处于矛盾动荡中。
但是,展示人物性格的矛盾不是我们的目的,高明的作家总能在矛盾中发现一致性,正如罗曼•罗兰评价约翰•克利斯朵夫:“但这矛盾不过是表面的:虽然他时时刻刻在变化,精神始终如一。他所有的作品都是走向同一目标的不同的路。”约翰•克利斯朵夫虽然“时时刻刻在变化”,但是“精神始终如一”,矛盾又在更高的层面上获得了统一。
《神秘巨星》中尹希娅的妈妈尽管有懦弱与勇敢、逆来顺受与憧憬自由的性格冲突,但最终在对女儿深厚的爱中消解了这些矛盾,她可能是生平第一次勇敢地站到了丈夫的对立面。那一刻,她就如一只母鸡一样勇敢地护住了自己的嘤嘤幼崽。
那么,同学们,我们在写记叙文时候,能不能也写出人物形象的复杂性?即便写母爱、父爱这样普通的主题,如果你能刻画人物的不足、缺憾,而这种不足、缺憾却又使主题得以丰满,那么你的作文就具有了真实动人的力量。比如可以写母亲的强势、武断、不近人情,写父亲的冷血、缺乏责任感,但尽管有这些缺点,在对子女的爱上,他们不比任何父母逊色。在把握了真实人性的基础上,你的文字更有打动人心的可能。
二、写出心灵深处的纠结
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首很动人的小诗《矛盾》。
矛盾
我想站成一棵棵树
在你今生将要经过的每一个路口
不避风雨
为你守候
但我又怕自己真的变成一棵树
因为当你不经意抬眼望我的时候
我纵有无限爱意
也无法出口
“我纵有无限爱意/也无法出口”,矛盾纠结的背后是海一般深厚的爱意。
在影片中,矛盾冲突是情节的推动力,而人物内心的纠结不安也会随着情节发展而呈现。《神秘巨星》中另一段歌词就生动地写出了尹希娅追求梦想与遭遇现实打击的痛苦纠结的心理:“我是明月,抑或阴暗/我是灰烬,抑或烈火/我是水滴,抑或波涛……”人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没有冲突碰撞,就没有痛苦纠结。在黑屋子里呼呼大睡,永远不会有痛苦纠结。纠结痛苦,是从梦想的破土和灵魂的觉醒开始的。
心灵深处的矛盾纠结,是人对自身存在的终极追问。奥德塞漂流途中欲望与理性的碰撞,激起一束束雪白的浪花;哈姆莱特“生存还是毁灭”的灵魂拷问,擦出一串串理性的火花;杜十娘现实与理想的悖逆,让她在江面上留下了令人心碎的转身;繁漪道德与欲望的冲突,让她在雷电之夜落下了令人心痛的帷幕……
不仅文学作品中的人物留下了经典的矛盾抉择,现实生活也一次次上演着矛盾着的美丽,尽管这种美丽有些沉重。嵇康无路可走的狂狷悲愤,王国维固守与转变的痛苦抉择,梅兰芳出演与息演的两难处境,茨威格遗书中的对世界的失望与眷恋……而通过这些矛盾,我们触摸到人物真实的心跳;通过这些矛盾,我们感受到人物真实的气息。
事实上,伟大作家都是“灵魂的猎手”,他能将目光探测到人心深处甚至连主人公都没有觉察到的角落,描绘出人的内心的全部深度。作家善于运用内心独白、双重人格、幻觉及梦境描写和心理分析等技巧,把人物心中最隐秘、最深层的活动全面揭示出来,大大增强了小说的艺术感染力。在这方面,茨威格、陀斯妥耶夫斯基等都是高手。我以陀氏的《罪与罚》为例来简略说明。在《罪与罚》中,陀氏描绘了主人公的内心分裂和双重人格。拉斯柯尔尼科夫本是一个善良、正直的大学生,由于家境贫寒,被迫辍学,孑然一身住在“像一口橱柜或一只衣箱”的斗室里,女房东因他几个月交不起房租,不再供给伙食,并要把他赶走。饥寒交迫的青年人想劫富济贫,杀死一个可恶的放高利贷的老太婆,用她的不义之财改善自己和千百个穷苦人的处境。杀人前,他做了一个恶梦,梦见自己童年时的一个可怕场面:一群酗酒的醉汉凶狠地猛抽一匹又矮又瘦、黄毛黑鬃的驽马,直至用鞭子和棍棒将它活活打死。这匹精疲力竭、任人宰割的牝马,是俄国人民苦难的象征,也是主人公过去的体验和现实生活交融的虚幻再现。这个梦境的描写,正是他痛苦纠结的心理的投射。
同样,我们在写作文时也要争取写出人物内心深处的纠结矛盾,也许不会有作家刻画得那般深邃,但我们要明白,借助生动的心理描写,可以更好地刻画人物形象,突显主旨,增强作品的感染力。
最后,推荐一篇成功运用心理描写的优秀记叙文给你。
其实很简单
那天,我把父亲珍爱的水晶打火机摔碎了。我只是想抽出下面的报纸而已,它却将一副粉身碎骨的惨相呈现在我的面前。我只能躲进房间,不敢面对自己的闪失。
直到晚饭时,我瞥见餐桌边的那摊碎片,汽油已经挥发了,只留下淡淡的渍迹。父亲只字不提,那原本十分精致的打火机就躺在他的脚边。我却愈发不敢抬头看他,更不敢低头面对我的闪失。于是,我匆忙结束晚饭,逃回房间——坐在写字台边,这个单元的数学题在昏黄的灯光下更显复杂。我只想快点熬过这两天。也许到了下个单元就会茅塞顿开。此时的思绪犹如洗衣机的滚筒,反复闪现:也许该趁我不在家的时候,让母亲帮我说说情,或者让德高望重的外婆出出面——总之,这件事让我感到很是复杂,我开始迷糊了。
第二天,我走出房间,那摊碎片仍旧陈列在我的面前。它已成了一个铺天盖地的博物馆,其中的每一片都在提醒我:是我把它打碎的。我从家里逃出来,自行车的右刹坏了,后轮也发出奇怪的响声。不知是右刹影响了后轮,还是后轮出了问题。简单的自行车在我面前复杂得让我一窍不通。我一如既往地保持我的习惯:右刹坏了,就用左刹。对于生活的机器,就像对侍这辆自行车,它什么地方坏了,我就尽量避免使用那一部分。我似乎从未想过,如果有一天它所有地方出了问题,那么修理一辆濒临报废的自行车要比现在处理来得更为复杂。
晚上回到家里,那摊碎片不出所料仍在我的视野中。父亲坚持只字不提,令我陷入了僵局。同时,一种无形的压力开始降临,它不是一下子把一座泰山放到我的手中,而是每天在我的身体里加一块砖。我背对生活的沟壑,发现面前是更险峻的峡谷。
早上出门,邻居再次邀请我为她上小学的女儿补习汉语拼音。上次她说完这件事以后,我花了整整一个晚上回忆声母和韵母的概念,但事实告诉我,我对此无能为力。于是,如何回绝这样一张真诚的笑脸,也成了一个复杂的问题。我知道如果说实话,她不会相信一名高三学生不懂小学一年级的课程,她会以为我是个不乐于助人的孩子。于是,我开始远远地躲着她。这样的生活实在太累了,我已成了一只东躲西藏的蟑螂。——我躲不掉父亲,躲不掉邻居,躲不掉我的生活。
晚上,我回到家里,郑重地对父亲说:“那只打火机是我打碎的。”父亲沉默片刻,起身去拿笤帚,脸上带着笑容。事情的解决就这么简单,生活的豁然开朗让我欣喜无比。由此我想到,世间万事不是因为它复杂,才让人难以解决;而是因为逃避,因为不敢面对,不敢解决,它才变得复杂。直面生活,一切都会变得如此简单!
这里是评论的内容这里是评论的内容这里是评论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