酡红的落日悄悄将屋子洒满余晖,餐桌上的蜡烛在将要燃尽之时还发出缕缕微光。再美的景色也定会消散,再坚挺的人也终会倒下,总有一些话语成为遗憾,总有一些感谢没能说出口。
——题记
旋转被岁月锈蚀的小区铁门,门轴间传出吱呀声。穿过斑驳陆离的小道,一步步踏上高而陡的楼梯,垂髫之年的我,随母亲和外婆来到了外曾祖父的家中。
我的目光瞟向了餐桌边静静坐着的人。他被一件厚重的羽绒服包裹着,面色黧黑,眼窝深深地凹陷进去。母亲把我拉到那人面前,抚摸着我的肩:“这是你的太公,快说,太公好!”我又用目光上下打量了一下:手干枯得如同树皮,眼角、脸颊布满了皱纹。由于是人生中第一次见太公,“太……公……好!”我在慌张中完成了问好。
时针在钟表上转了两圈,第二天一早,我随母亲去买奶茶和枣糕给太公,我分明看见,他在品尝时,眼睛里泛着光芒,开心得手舞足蹈,就像稚嫩的孩童一样。他神情的专注,对美食的热爱,跨越了年龄。
临行前的那个下午,伴随着开关的摁动声,太公突然从房间里出来了,健步如飞,进了厨房。我才看见,灶台上的铁锅内装着他提前熬制好的骨汤。开火、加水、放米线……一切都是那么地干净利落。随即取出一个玻璃瓶,轻舀一勺,一小块猪油溜进了锅内。汤面闪烁着油光,好像夜空中闪烁的繁星。肉片、鸡毛菜接连下锅,热气氤氲,锅底跃动的火苗熟了米线。他用筷子将米线夹起,缠绕几圈,分在了每个人的碗里,倾倒两勺汤,便完成了。
我轻轻挑起一绺晶莹透亮的米线,却接连地滑落,激荡起油花。我往碗中看去,除了看到我自己,还看到了那些闪烁的星星。那一刻,我很想谢谢太公的这碗米线,那是我第一次品尝到这等美味。可是,羞于颜面,我迟迟未能开口……
临行前,母亲最后噙着泪花,嘱咐太公“别再乱吃了”。我方才发现太公手背上的针眼,周围已成了青紫色的淤青。我挥挥手,跟太公作别。伴着漫天的繁星,我们踏上了归途。
那年的我,怎么也不可能想到,这一见竟是永远的诀别,这一声再见却是再也不见……
前天晚上11点多,又是一个繁星点点的夜。公园点起了盏盏白色的灯,一时辨不清苍穹与陆地。母亲突然告诉我,太公受新冠的折磨二十多天后,今天,与世长辞了。
史铁生先生曾经写过这样一段话:“人死了,就变成一个星星。干吗变成星星呀?给走夜道儿的人照个亮儿。”这么多年过去了,蹉跎岁月依然让我淡化了那碗米线的味道,也几乎遗忘了太公的模样。但是,他的乐观开朗、无微不至,永远成了一颗星,高悬在我的天空中,陪着我展翅高飞!
我的名字首字母可以连成这样一个词组:摘星台。在仰望苍穹的时光里,我总想摘取那颗太公的星星。
希望有一天,我能透过那扇小小的心灵之窗,跟太公说一句:谢谢那碗米线,也谢谢那个光辉的您。
(指导教师:张振华)
这里是评论的内容这里是评论的内容这里是评论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