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做老师

2022-09-07 22:14 发布

巴林右旗宝日勿苏镇中心小学  0年级 / 王金玲 1920 0 0
第一次做老师
巴林右旗宝日勿苏镇中心小学 王金玲

        提笔尽是孩子带来的感动,他们被记录于朋友圈、微博、QQ和抖音,最开心的是翻看这些可爱的笑脸。
        今天想提提孩子的爸爸妈妈和爷爷奶奶。
        写孩子的同学录时,泪珠和笔墨齐下。想着上辈子做了多少好事,换来今生一次相遇的福报。四年前坐客车到宝日勿苏,路越走越荒凉,心情也一样,哭得一塌糊涂,没有想过四年后的哭竟是因为那群孩子、那群孩子的爸爸妈妈。这群孩子、这群家长是上天给予我的恩赐,是人生难得的相遇。他们把我当个孩子,宽容我更多。四年,训哭过李岩妈妈,说哭过欣芮奶奶,吼哭过晓强妈妈。时间要是可以倒流,我还有第二次机会,我一定会收敛脾气,因为这些行为我爸爸训过我,我的大姐、大姐夫也批评过我,告诉我,做老师不能那样。
        毕业典礼时,忘了和我的家长们说声“对不起”!
        走出校园的教师梦被你们保护得真好,给你们的孩子当老师可以挺直脊梁,站着做一个堂堂正正的老师,不必担惊受怕、小心翼翼。
        忘了来时路是怎样走过的,只记得我的家长都很好相处。云波因为踢球青了眼睛,大家都担心怕孩子爷爷不让,我说:“我们云波爷爷很好,没事,我先拍个照片发过去。”孩子爷爷说:“没事,王老师,明天就放假了吧,明天我去接他。”来接孩子时,还要把给孩子买药的钱还给体育老师。刘婧摔倒,膝关节错位,那是我第一次见这种情景。挺害怕,那个晚上,八个老师守着孩子,一边等待一边急救,孩子一滴眼泪都没流,还平静地告诉我们说薛菲的姥爷是骨科医生。电话里不知情况的刘婧爸爸说了句“没事,王老师,我现在去”,拍给刘婧爸爸的照片也没有打电话追问,快9点到了学校的他,下车第一件事不是追问孩子怎么弄的?谁弄的?而是直接问刘大夫怎么办?那个爸爸高大的形象,不仅仅是身高,更是那种宽容的品质,难怪刘婧笔下的爸爸全是尊重和善良。佳欣爸爸曾非常信任地让我保存佳欣的银行卡,每一笔明细都给他记录签字时,他一句纯朴的话语“以后不用签了,王老师,我相信你”让我感动,临近毕业我叮嘱他,千万不能动孩子的钱,留到读大学时送孩子一份礼物,他笑言:“我们听你的,一分都不动!”年迈的佳欣奶奶在上级调查孩子是否得到各项补助时,诚实地说学校把孩子该得的都给了。彭宇爸爸站在学校门口和我这个小丫头说着:“求求老师原谅孩子一次!”那份憨厚,实在是我们农村人共同的样子,那是一个如山的爸爸为孩子说的最柔软的一句话吧。
        我的家长们在“六一”儿童节时,往我怀里塞一大堆好吃的;我的手被玻璃划破时,薛菲妈妈用纱布为我包扎的情景历历在目;明博妈妈每次见到时亲切热情,倒数第三次接孩子的那天,她拉着我的手,眼里含着泪告诉我,千万不要删了微信;云波爷爷奶奶给孩子送东西时,奶奶下车,爷爷没下车,竟在后来的电话里告诉我“他没下车,你别生气”,周到地顾虑我的情绪……
        我的家长是志颖爸爸毕业典礼上正反两面、四页纸亲自手写的深情发言;我的家长们是相识四载,开家长会时,从没有人拿着手机又看视频、又拍照片的尊重,最后一次我笑着说:“可能我就是一个一本正经、中规中矩的人,所以家长也不会做那些和开会无关的事”……做了四年老师,从来没有生活在天天解决乱七八糟断案纠纷的日子,可以放心做一个老师,不必如履薄冰,不必担心家长,不必担心自己好心办坏事丢了工作。
        写着也想着,这么多年,照顾这群小不点时,我说最多的是“哎呀?咋办?”孩子说:“没事,老师,我去……我来……我能……”;家长说:“没事,王老师,没事的!”我的慌慌张张、匆匆忙忙、一惊一乍都被孩子和孩子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治愈着。
        还有好多好多他们让我在这个小镇上感动的事,遇到他们是我小小年纪最高的赞赏,夫复何求?要是改变,我想我以后不要再拿训斥的语气表达爱了,总把心疼用责怪的语气表达,是我的不对!
        谢谢你们没有打碎我的梦!让我不必每天解决乱七八糟的烦恼,这场异地的感动是我在我的家乡也未必能收获的。这不是我做得多好,是家长们的宽容和鼓励,这是鞭策,这是指引,这是期盼,这是下一个起点。
        原生家庭对一个孩子的影响根深蒂固,他们都说我的孩子们很棒,很优秀!我承认,那是因为他们背后的爸爸妈妈也如此,他们被温暖和爱滋养长大。我孩子们的下一个老师,下下个老师,真想亲口告诉你,给我学生当老师的你们,很幸运,这群家长中的每一个都是如此平易近人,遇到他们,都是因为我们是上天眷顾的幸运儿。
        这四年,我的家长没有因为孩子的磕磕绊绊、打打闹闹给我找麻烦,我可以安安心心教书,这群家长是我敢在家长会上说我打过你的孩子,不怕被录音,不怕被告。希望未来我的家长都像他们这样好,就足以摇动所有的转经筒,足以匍匐在山路。
        走过这个学校最早的清晨,走过最热的正午,也走过两栋教学楼空无一人最黑的夜,更走过假期只余我一人的校园……在异地他乡,我从没有感到孤独。
        用一封信让我们彼此和过去告别是你们毕业那晚强制你们做的最后一件事,火车的慢节奏是打开这些信最浪漫的方式。这一路雨淅淅沥沥,心里也不是晴天,撕开小不点们的信时,手都是颤抖的。信里的文字心疼而自责,泪水模糊是因为无法弥补。所有的意见老师都记在了心里,都接受。走向另一个起点时,我们都要改变自己,重塑自己,你们希望我不变的我会坚持,你们期待最多让我改变的我一定改变。再遇见时,还是要叫我老师吧。
        成为我的第一批学生,你们受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