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见过太阳掉入大海……
我见过斑斓的水冲我眨眼……
我见过一个个挺立的兵马俑整装待发,仍有秦世遗风……
我见过匍匐的僧人在朝拜的路上去丈量离佛祖最近的距离……
他们说,一个人,过一种人生,来一次像样的旅行,成一个美好的生活。从小到大,我走过了祖国的大川大河,也游过了茱萸春色,江南人家,可以说我的人生只有一种,但旅行永远在路上。我一直在找寻旅行和生活的联系,走过了这么多名山大川,给我印象最深的有两次,一次海南,一次西藏。
那时我三年级,人生第一次出远门,坐飞机的时候一脸惊讶地看向窗外那些雪白的棉花糖张大了嘴巴,忍不住伸手却只触碰到了冰冷的玻璃。当时的自己在愤愤地想,总有一天一定要离天很近很近,要摸到软绵绵的云。
游玩的七天里,从未见过大海的自己爱上了那一水浅蓝,也爱上了那片落日。那些明黄,亮橙,暗红,火赤在跳跃,舞动,融合。它们骄傲地飞到天空各个角落,亲吻海浪,抚摸落日,它们为人们带来了一场精美绝伦的视觉盛宴后悄然隐去,去更深的海底继续找寻下一个绽放的时机。
我记得当时的自己呆呆地看着眼前这片刻的美丽,什么话也说不出来,那是三年级的自己第一次在现实生活里见到什么叫触动人心的大自然的美丽,再也不是书本上冷冰冰的“美丽”二字了。
下午我们去黎族家做客,我们一边跳着竹竿舞一边忍不住揉揉微肿的脚,笑弯了腰,她们和我们穿着不一样的服装,说着听不懂的语言,但和我们一样拥有温暖的笑脸,所以年幼的自己一点都不怕生,和那些个姐姐拉着手,笑啊,跳啊。
那七天真真是流连忘返,忘了回家,可生活还要继续,它带给我的是远离生活之外的一种惊喜,因为有了这份惊喜,让我枯燥的学习生活有了新的色彩和能量。
自那以后,再去看一次大海的愿望就从未停过,每天听着海螺里传来的阵阵风声,我就觉得自己回到了那个椰林金沙、海角天涯的地方。
长大以后,某天收拾家时无意中翻出来的旧照片再次打翻了回忆的纸篓,照片上那个小女孩吵着闹着要摸摸从未见过的长满刺的大果实,身旁的年轻女子笑得一脸宠溺,摇摇头把小女孩抱了起来,小女孩摸着大果实的刺笑得十分骄傲。
那个小女孩在之后的生活里,一定留下了海的味道,太阳落海的声音,以及自信的微笑。
那是三年级的自己的第一次旅行,也是第一次见到了生活别样的美丽。
十三年之后,上大学的我实现了那个小时候噘着嘴想摸到云的愿望,我去了西藏,离天最近的地方。
山高水远,路程漫漫,但一路上我从未放弃观察窗外的一景一物,这里和椰林金沙不同,广阔而苍茫,零星可见几只野牛、羚羊在奔跑、喝水,眼前的一切是暗淡的淡黄色,那是我对西藏的第一印象。说实话,有点失望。途中的自己一直在暗暗保佑,总不会像余秋雨老先生那样从希腊到埃及,带着敬畏前往,抱着失望而归吧?随着海拔越来越高,头越来越疼,我离拉萨越来越近。
刚下火车的自己,长长地吸了口气后开始抬头看着天大呼小叫,天真得好低,云就缠在半山腰,那是我到西藏的第一天,光看天就看了一路。
后来来到了我一直向往的大昭寺,去了布达拉宫,见到了仓央嘉措所待的地方,也看到了触动人心的另一种风景——十万长头。这些信徒们的一生便和佛结下不解之缘,那些在书本上接触的文字,那些抱着一切憧憬与期待来旅游的人们,在这里,看到此情此景才会恍然大悟,原来,这就是西藏。
那些嘴里念诵的经文,那些一个个手握转经筒的藏民,虔诚地绕着大昭寺一圈一圈地走着,那些跪在寺前磕长头的信徒……他们,仿佛永不疲倦,仿佛永远坚信佛光会送到千家万户……
这是我第一次,从少数民族身上感受到了崇高的敬意,他们,有自己的信仰,用尽一生来用十万长头表达对佛的尊敬,他们大多身穿藏袍,衣服也是破破烂烂,但手里的佛珠一直在不知疲倦地滚动…
朝拜路上,他们带着青稞、酥油、糌粑以及绿松石、红珊瑚等金银珠宝便上路了,每走一步,便磕一个长头,有的会用三个月,有的会用三年,等到了寺庙,他们会将所有的钱财珠宝通通捐出去……然后再分文不剩地磕着长头回家。
这几天,我真正感受到了藏传佛教所带来的感动,那种虔诚与坚持……
布达拉宫的行程结束后,我们坐在路边,看着来往的藏民,游客。突然觉得自己的这一生有些空虚。没有明确的戒律去提醒自己不要去做什么,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将我们打磨得不像样子,没了真正的方向。
我想我永远不会忘记西藏带给我生活的惊喜,她让我的生活有了更多思考的东西,一生,总要做些什么,总要真诚地和这个世界说声“你好!”
这印象深刻的两次旅行都让我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九岁的自己对待生活开始变得自信,二十二岁的自己开始思考对待生活的新的方式。
“身体和灵魂,总要有一个在路上。”
那个想触摸天上棉花糖的孩子,身体在路上,那个不希望浑浑噩噩走过一生的姑娘,希望灵魂在路上!
这里是评论的内容这里是评论的内容这里是评论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