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有魂,游云台山有感

2025-08-05 00:00 发布

呼和浩特市回民区秋实学校  9年级 / 于润泽 209 0 0

         山是大地未完成的云
                                    ——— 题记
         晨雾未散时,我随车入山。云台群峰皆裹在雾中,那雾气似有呼吸,在车窗玻璃上轻拢慢捻,时隐时现。山路蜿蜒如带,每一次转弯都有新的苍翠撞入眼帘,倒真应了柳宗元笔下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的意境。
         购票入园,首探深入地下 68 米的红石峡,果然名不虚传。我与父母沿峭壁栈道缓缓下行,指尖触到赭色岩壁,一股湿润的凉意顺着指尖漫上来。水在这儿真正活了 —— 流水似不甘束缚的精灵,挣脱山岩纵身跃下,飞沫如碎玉轻扬,沾在颊上是微凉的痒;清泉则伏在石上静静流淌,时而隐入岩缝,时而漫过石滩。前人 “穿崖出洞二十里,宝塔三五涧中起” 的诗句,在此刻化作触手可及的实景,每一步都踩着诗的平仄。
         午后,水声忽然浓稠起来。三步一泉、五步一潭的景致铺展开来,让人不由得惊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丫” 字瀑轰鸣着撞向岩壁,震得胸腔都跟着发麻;行至不老泉,我学着游人掬一捧泉水饮下,凉意卷着草木的微甜直冲喉头。正觉舒畅时,一片树叶忽然飘落肩头,轻触发梢,恰似神话中仙人轻拂吾顶,赠一段澄澈的生机。长生或许渺茫,但这泉水的清冽,却是实实在在的馈赠。
         休整一晚,次日轻装上阵,目标是茱萸峰顶。远望山势如巨龙脊背蜿蜒向上,石阶在草木间隐现,踏上去才知其陡。山风顺着石阶往上窜,总在鞋底添几分阻力,腿肚渐渐酸胀起来。及至峰顶,山风猛地扑来,掀开后背黏住的半袖,一个寒噤过后,竟抖落了满身疲惫。再往前几步,药王洞前的红豆杉静静伫立,树干沟壑纵横如老叟皱纹。掌心贴住树干,沟壑间似能触到千年风霜的吞吐。恍惚间,王维 “遍插茱萸少一人” 的秋思穿透千年,与山间的风、眼前的树共振 —— 原来诗人当年种下的茱萸,早已在时光里长成了参天巨树。
         下山后上车离去,暮色中的云台山渐渐融成青黛色的剪影。当王维的茱萸在峰顶长成文化根脉,当太行岩石历经历史烽烟的淬炼,当不老泉水仍在滋养世代山民,这云台山便不再只是地质奇观。14 亿年岩层托举的,是 5000 年未曾断裂的文明根脉;它在时间长河中屹立不倒,满山草木簌簌作响,正与 960 万平方公里的地脉同频共振。
         山河有魂,国魂亦在其中矣。

(指导教师:戴云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