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有魂,游云台山有感

2025-07-16 15:41 发布

呼和浩特市回民区秋实学校 / 于润泽(指导老师:戴云龙)

山是大地未完成的云 ———题记 晨雾未散,我随车入山,云台群峰裹在雾中,雾气似有呼吸,在玻璃之上,时隐时现,山路蜿蜒,每一转弯都有新的苍翠入眼,真应了那句“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购票进入,深入地下68米的红石峡,果然名不虚传,父母与我沿着峭壁栈道下行,指尖触到赭色的岩壁,竟是湿润的凉,水在这儿活了,流水挣脱山岩纵身落下,飞沫如针尖刺颊,清泉伏行于石上,前人那句“穿崖出洞二十里,宝塔三五涧中起”得以具象化, 午后,水声骤然围拢,三步一泉,五步一谭之景,令人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感到敬佩,“丫”字瀑轰鸣震得胸腔发麻,行至不老泉,我学着众人掬饮,凉意卷着微甜直冲喉头,这是一片树叶,竟落在我的头上,像是神话中的仙人一般“抚吾之顶,受之长生”,长生非渺茫,这澄澈却真。 休整一晚 轻装上阵,欲登茱萸峰顶,一眼望去,山势如龙脊,踏上去才知厉害,山风咬住鞋底,腿肚渐渐开始胀痛,及至山顶,山风猛地扑来,掀开了与后背粘合的半袖,一个寒噤,抖去一身的疲劳,此刻“登山二三载,终至凯旋归”,再走上几步,看到药王洞前那棵红豆杉树干沟壑纵横,掌心底下这树干如触之千年吞吐的风霜。此刻,王维“遍插茱萸少一人”的秋思,穿透千年同我共鸣。原来诗人种下的茱萸早已成为这参天巨树。 下山后上车离去,暮色下的云台山渐渐化作青黛色的剪影。当王维的茱萸在云台峰顶长成文化根脉,当历史烽烟淬炼过这太行岩石,当今日不老泉水滋养着山民,这云台山便不只是地质奇观。14亿年岩层托举的是5000年文明,在时间长河中屹立不倒,满山草木呼呼,正与这960万平方公里的地脉同频共振。 山河有魂,国魂亦在其中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