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语典故:春秋笔法
春秋笔法,又称微言大义,指行文中虽然不直接阐述对人物和事件的看法,但是却通过细节描写,修辞手法(例如词汇的选取)和材料的筛选,委婉而微妙地表达作者主观看法。

不远千里
不以千里为远,形容不怕路途遥远。

“社”与“稷”
“社稷”并非一物,而是分指两位神灵——土地之神和谷物之神。

“不孝有三 无后为大”普遍遭误解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是孟子在评价舜结婚的事情时说的,完整的原话是:“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

少林武术的起源
印度高僧达摩在嵩山的这套健身术,后经历代长期演练、综合、充实、提高,逐步形成了一套拳术,武术上总称“少林拳”。

"三更"和"夜半"
我们常会听到年长的人说“三更半夜”。其实,这四个字中就承袭了古人的两种计时法。“三更”和“夜半”其实是一个时辰的两种不同叫法。

《春秋》为何用季节命名?
关于《春秋》命名的三种说法。

少林寺名的来历
嵩山被誉为我国历史发展的“博物馆”,它的一花一木皆有传说,一砖一瓦都有来历。位于嵩山西麓的“天下第一名刹”少林寺,其名在民间就有一段有趣的故事。

为什么是上厕所、下厨房?
上厕所、下厨房?下厕所、上厨房?

“衣冠禽兽”原是褒义 代指“当官的”
“衣冠禽兽”一语来源于明代官员的服饰。其贬义之称,最早见于明末陈汝元所著《金莲记》一书。清代以后,“衣冠禽兽”一语遂用做贬义,泛指外表衣帽整齐,行为却如禽兽的人,比喻其道德败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