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那画中的慈悲眼

2021-05-16 17:05 发布

内蒙古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 孙海日(指导老师:李鼎博)

难忘那画中的慈悲眼神 孙海日 按照搜索到的地址,我来到了画展。周六清早,空气清冷,人也冷清。似是因为此次的作者名气不大,是个美院的老教授而已,不过也正合我意。 拿过印着作者头像的票根,我走进了场馆。我喜欢在人烟稀少的时间看画。在寂静中,我能看到人生。 走到了尽头,我在一副画前驻足。首先吸引我的,是画中的不和谐。战火年代的背景中,站着的竟不是衣衫褴褛的逃亡者,而是一位整洁优雅的女人。再细看,我不禁为之的技巧感叹。每一笔都像飞舞的蝴蝶,轻轻扑动它的翅膀。尤其女人的眼睛,有恬静淡泊,温柔缠绵,却又被一层雾气迷蒙。画笔在女人眼睛处小心翼翼地涂抹,仿佛她下一秒就要远去。只是,这精巧来的实在是有些突兀和不合时宜。这眼神可以出现在礼堂、皇宫,甚至是上帝的脸上,唯独不是战乱时期。她眼中的慈悲太惹人眼。 一位坐在旁边的老奶奶叫住了我。我惊奇地发现,她竟与票根上的作者完全相像。可一个无名作者来自己展中参观倒也不足为奇。老奶奶望着我,对我介绍那幅画:“这画叫《我的母亲》。母亲在我十一岁那年便去世了。”我这才注意画中女人的背上有一个婴童。“我学了一辈子画就是为了这一幅,你觉得怎么样?”我不知道如何作答。如果没有背景,单看人物,尤其眼神,实在是不可多得。只是…… 这时,一缕阳光打到我们身上,太阳已经转到窗户这边了。暖光中,老奶奶轻声笑了笑,目光变得涣散:“孩子,可以帮我拉一下窗帘吗?我婴儿时被弹片扎到了眼睛,一直到三十多岁做手术才看到的这世界,一直畏光。” 顷刻间,我明白了那副画将在我心中永存。因为我读懂了那幅画,那是一位盲人,最美好的祈祷和盼望。 画中女人看着我,眼神中,又添了几分笑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