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法

2022-03-26 21:55 发布

乌兰察布市集宁区亿利东方学校 / 赵家仪(指导老师:王占静)

我常常在想,为什么我们在意别人的看法多过在意自己的看法。无论这看法是对于自己还是对于其他。 每个人活着,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每个个体,都有自己的特点。我们自己究竟是什么样,只有我们自己知道。梵高曾经说过“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团火,而路过的人却只看到了烟”不可置否我们都有许多缺点,但缺点有时却恰恰是我们最为鲜明的特点。以我自己为例,我的牙齿有问题,门牙的颜色泛黑,在我刚刚磕碰掉牙的时候,我也曾自卑过,我无法接受同学们异样的眼光,虽然他们并没有恶意。但很快,我接受了自己,因为我所拥有的,是大多数人没有的,这恰是我最鲜明的特点,现在面对同学们偶尔的调侃,我能够坦然的一笑而过,我并不认为我的牙是什么令我难言的事,相反,我有时很感谢这颗牙,因为同样是第一次人生,我却比其他人经历的更多,在相等的长度里,宽度却比其他人更多,这何尝不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呢?坦然面对我们的缺点,并尝试去接纳,努力去弥补,说一句大家都耳熟能详的话“人无完人”,正是无数的缺点和优点,才构成了一个独一无二的我们。同学们,要像一块岬角的岩石,任凭那海浪不断冲击,但是本身屹立不动,四周汹涌的浪涛不久就消沉下去了。不必太过在意他人看法,做好自己即可。不过并不是不听他人的评价,而是应持包容的态度,理智听取正确的评价,再去完善自我。 我很喜欢《沉思录》里的一句话“做你所认为正确的事”只要我们所做之事不违反法律,并且不与他人利益冲突,那我们做的事就是正确的。太在意他人的看法,不仅仅会是梦想之路上的绊脚石,更严重的是其趋同的倾向,让社会的主流价值观主导个人意志只会形成更大范围的“乌合之众”。一群左右摇摆,随波逐流,无法为人生真正做一件特立独行的事的人。因此就不会有尼采孤独的“酒神精神”,不会有康德独自震撼的“头顶星空”,不会有德彪西在无数非议声中诞生的“印象派音乐”。在做事时,我们应该有自己的看法,果敢行事,即使他人不理解,即使他人劝阻,只要我们是在做正确的事,便无需在意他人看法。 我们如今需要的是一份敢于特立独行的勇气和深思慎虑后的明达。我们知道即便内心有一团火,路过的人往往只看到烟;知道即使在做正确的事情,却仍会有不入耳的声音。因此他人的看法在在意与重视后应理性地抉择与明智地判断,切不可一味依顺,活成万众一篇的模板。真正要做成一件事,也许会与世不合,这样的与时不合也许是真理,又也许不是,但不能仅仅以遭到他人异议而被证明错误,应如德伯顿说的那样:永远听从理性的律令。 毋须太过在意他人看法,接受真实的自己,拥有独立的判断。最后,愿我们每个人都能成为岬角的岩石,坚定不渝地奔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