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耳朵”

2023-03-14 10:48 发布

赤峰市元宝山区山前学校 / 马艺轩(指导老师:梁晓娟)

包“耳朵”赤峰市元宝山区山前学校 六年三班 马艺轩指导教师:梁晓娟 “擀薄皮儿,包大馅儿,包出的饺子真好看。坐上锅,盖上盖儿,煮熟的饺子拿碗筷儿,蘸上醋,就着蒜,吃的肚子像鸡蛋儿。”一首动听的歌谣不禁让我想起了一年一度的冬至。 俗话说的好:“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在以前,说是冬至不吃饺子,会冻耳朵,夸张的说还可能会冻掉呢!所以在我的老家冬至这一天就要吃香喷喷的饺子,而今天,就是一年里仅有一次的冬至!天渐渐的黑了下来,我们全家总动员——包饺子。包饺子看起来很简单,实则非常的麻烦,前前后后要和面和馅儿,而这只是材料部分,之后还要:切、擀、包、煮等等,而这就能体现出一家人的默契程度和技术水平。 废话不多说!让我们来一起包饺子吧!爸爸和妈妈已经提前把材料准备好了,而下一步就要开始进行“加工”了。 我们所有人都聚精会神,明确分工,井然有序。爸爸正在用全身的力气擀面皮,面皮儿在爸爸的手里转的飞快,好像下一秒就要起飞似的;爷爷和妈妈负责包饺子,他们包出的饺子,个个精神饱满,好像一个个白白胖胖的娃娃,感觉再待一会线儿就要把皮儿冲破了似的;待饺子包到一大半的时候,妈妈就会去烧水,好进行下一步煮饺子的工作。说到这里你肯定会有一个疑惑,是不是少了一个人?对了!那个人就是我!你该不会以为我是在“偷懒”“摸鱼”呢吧?不不不!我可是在执行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按剂子!别看很轻松,但我可关系到整个“大局”呢!这样有利于擀皮的速度。之后,我扒蒜捣蒜泥,任务艰巨着呢!有了我捣得蒜泥,饺子才会更香更美味,否则饺子就缺少了灵魂。 我们一家人的努力下,饺子不一会就包完了,在煮饺子的这段时间里,爷爷走了过来问我:“大孙子!你知道为什么有‘冬至吃饺子,不会冻耳朵’,这样的说法吗?” “不知道!为什么呀?”我疑惑道 “来!孙子,我给你讲讲这是为什么吧!” “冬至吃饺子是为了纪念我国医学家张仲景。饺子原名为娇耳,张仲景曾用去寒娇耳汤救治了很多被饥寒冻坏了耳朵的贫苦百姓,这才有了冬至吃饺子,不冻耳朵的说法。饺子营养全面,里面有菜有肉有主食,冬至吃饺子是驱寒进补的首选呀!大孙子,你知道这是为什么了吧?” “我知道了,爷爷!” 这时,热腾腾香喷喷的饺子已经出锅了,我们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共享晚餐,我品尝到了幸福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