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1-04 23:00 发布

杭锦后旗第六中学 / 朱梓妍(指导老师:李俊仙)

悔 太姥姥离开我们已经170天了,这170天以来,悔,一直在我心头挥之不去。 太姥姥是地道的农民,他凭着微薄的收入养活了八个儿女和两个侄子,却把自己累的瘦弱不堪。 说实话,无论是子孙还是什么,太姥姥的思想好像还停留在上个世纪,总有些重男轻女。有什么好的,总是先给他的儿子,孙子,但是太姥姥唯独对我极好,这也让我对他的悔更深了。 太姥姥这一生很悲,也很苦,年轻时为了养活十个孩子,四处奔波,落下了风湿,糖尿病等症状。每当生病时,太姥姥所疼爱的儿子们更是没有一个愿意赡养她的,恨不得让她早点死去,然后瓜分她的财产。但她一直不在乎的女儿们却对他极其疼爱,换着发的带她治病。 本以为太姥姥可以等到我有能力时孝顺她,没想到太姥姥早早的走了,没等到我中考,高考也没等到我成人…… 太姥姥走的时候已经83岁高龄了,记得年前太姥姥过生日时,还拄着拐杖,带着笑脸迎接这一大家子人,可谁知那是她老人家最后的快乐。 几个星期后,太姥姥便卧病在床,渐渐的,她的生活不能自理了。 7月26日,太姥姥还是走了,奶奶抱着太姥姥冰冷的身子,几个老姨跪在旁边放声痛哭。可是太姥姥却淡淡的笑,也许对她老人家来说,那是一种解脱吧。 我手在太姥姥的遗体旁,陪他度过了三个漫漫长夜,泪水止不住的流,连被子都湿了。 太姥姥走了,永远的走了,从此想见音容空无影。再怎样撕心裂肺的哭,怎样的后悔都是无用的。多少个月以来,我们没有带太姥姥去医院,错过了他的最佳治疗时间。那种悔永远绕在心头,挥之不去…… 现在我唯一能做的就是在每一个祭奠的日子为她老人家烧一点纸钱,让她在地下过的好一点,以此来安慰我内心的悔。 此时,更让我深深的明白: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