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道

2018-08-17 16:29发布     6517

稿件来源:正直舍—微型小说作家网

小作家协会 / 贺鹏

      吕先占经商和别人一点都不一样,别人经商不搞一个门脸也要办个公司什么的,他却二话不说,一开始就四处借钱,搞了五十多万元的现金,背起一个大书包跑到乡下,走村串户,去成全他的商人梦去了。
      妻子很是不屑,但又不愿打击他的积极性,扁了扁嘴,算是对他不置可否的表态。
      吕先占带着那么多的钱到了乡下,一没投资,二没周转,却把那么多哗啦哗啦作响的票子掏出来收购了农民手中一钱不值的白头条。
      买卖异常地火爆,农村几乎每家每户都有白头条,白头条五花八门,什么都有,有委托种植经济作物回收时的欠款条;有卖粮食的欠款条;有乡政府向农民购买农副产品欠款条;有乡里组织农民向非洲出卖血浆的卖血欠款条;有修高速路征地时给农民补偿的欠款条;有退耕还林给农民的补助欠款条;也有政府组织劳务输出的工资欠条等等;还有不少欠饭馆的饭费、歌舞厅的服务费欠条。有几位是在城里当三陪小姐的姑娘,也把一个乡政府欠她们的出台费、过夜费卖给了吕先占,这些欠款,不仅写得明明白白、清清楚楚,而且都是各个乡政府有签字权的领导签过字的欠条,总之,都是有效欠款。
      吕先占见收购得这么顺利,高兴得手舞足蹈,直感叹他自己的生意脑瓜子。
      因为是现金购买,吕先占把价格压得很低,按欠条所欠数额百分之十的价格就和老乡们达成了协议,而且那些老乡还千谢万谢,说吕先占是救苦救难的观音再世,不然,尽管他们手里拿着欠条,啥时候才能变成个钱?
吕先占只走了一个乡的几个村子,就把随身带得五十多万现金全部花完了,不得不打道回府,另筹资金。
      他回家以后,在法院当法官的妻子见他把五十万元换成了一大堆农民手中的欠条,就骂吕先占脑子出了毛病,气得直翻白眼,指着吕先占的脑门说:“政府给农民打白条早就是一大社会问题了,你花那么多钱买这么一堆废纸想干什么?”
      吕先占一点都不恼不怒,笑眯眯地说:“你不是法官嘛,我有法官的老婆还怕拿着欠条要不回这些钱来?这些条子都是受法律保护的!”
还没等吕先占说完,妻子便火冒三丈,“我说你是白痴吧,你还真是个白痴,你把法院真当法院了?你把法律真当法律了?你拿的是欠农民的条子,你以为是欠县长的条子那么好使?你真给我傻死了!”
      吕先占还是那副不恼不怒的样子,微笑着说:“你不要急,我现在是买卖人,买卖人的眼里什么都没有,只有利润,我绝不会把五十多万元当水漂了的,还准备给你创造一个要钱的吉尼斯记录呢!”
      妻子哪能听得下他的话,眼看着丈夫给她捅下了这么大一个窟窿,什么时候才能把五十万的外债还清呢?她的眼圈渐渐红了,眼泪不由自主地在眼眶里直打转转。
      接下来几天,妻子便在恍恍惚惚中熬着日子,吕先占却忙忙碌碌地过了一周,只有一周,他就神不知鬼不觉地把一书包一捆一捆的老人头交给了老婆,并说他很忙,请她帮着还一下外债,当时就把个当法官的妻子吓得瞪大两只眼睛直犯傻。
      吕先占又是笑眯眯地盯着老婆几天就显得明显苍老的脸庞问:“老婆,我是白痴还是买卖人?你现在告诉我。”
      妻子说:“咱们可是奉公守法的公民,你千万不能因为钱做出什么傻事来呀!”
      “老婆,我是个买卖人,只计算投入和产出,对犯法不感兴趣,你放心吧!”
      妻子越来越迷惑了,声音里透出了许多焦急,忙问:“那你怎么赚到这么多的钱?”
      吕先占不紧不慢地说:“拿着买回来的那些欠条,向乡政府要钱就是了。”
      “你——”
      妻子有点担心,这么多欠款就这么轻而易举地拿到了,是不是符合法律?她一时也拿不准。
      “我怎么了?我只是做了个买卖嘛!”
      “关键的是你到底采取了什么样的手段?向乡政府要欠款的手段合法吗?”妻子急切地说。
      “前些日子,我突然发现咱妹有两张手机卡,我悄悄把其中一张卡上在我的手机上,结果正好收到一条短信,打开一看,很肉麻的,提取出发信的号码来,我一下就惊呆了,那号码不是咱们县长的手机号码吗?镇静下来,我隐隐约约感觉到自己的机会来了。我知道,别的生意咱也没有条件,不好介入,县长、副县长、局长、副局长,他们的三亲六友多着呢,根本轮不上咱们参和,想来想去,才琢磨到了农民的白头条。”
      “你去求县长了?”妻子惊讶地问。
      “还用求?我给咱妹打了个电话,说是某某乡欠我一些钱,让她想办法找找关系,给说个话。不到十分钟,咱妹就搞定。我赶到那个乡,乡长一见我就像是个孙子似的,二话没说,就先兑了120万元,其余的几十万一周内解决。”
      妻子摸了摸自己肩上的天平肩章,说:“难道咱妹比我这个当法官的老婆还管用?”
      吕先占嘿嘿嘿地笑了几声,什么也没说。

      原载《金山》2006年第4期
      《微型小说选刊》2006年第14期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