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中国梦
胡砾文
2023-03-07 15:26 发布
读《白洋淀纪事》有感 翻开《白洋淀纪事》时,被里面的小说情节深深吸引。生长在和平时代的我们很难想象战争时期的人民对幸福和安宁的向往。 战火延绵,席卷着一个不起眼的小村庄。黑云压城,硝烟滚滚,但是村中不论妇孺老少尽是用勇敢、坚强、淳朴、善良,诠释着战争中人性的光辉与民族的伟大。 他,手无寸铁,身形孱弱,撑着一只破木船与芦花荡之间穿梭。他无名无姓,平凡普通,不是什么盖世豪杰却在敌人面前神出鬼没。他有胆识智慧,有民族情义凭得一船一桨戏弄敌人甘拜下风。一位理应颐养天年的老者,披蓑戴笠为游击队运输粮草,护送干部。他默默无名,没有惊天地,泣鬼神的本领,也不是一代枭雄锋芒毕露。他是一位老英雄,为民族大义而奉献的英雄。月光下芦花荡,老者撑着船,他用水光潋滟的小河,谱写了一曲慷慨激昂的战歌。 她,有时望望淀里,淀里也是一片银白世界,水面笼起一层薄薄透明的雾,风吹过来,带着新鲜的荷叶香。她们本是一群柔弱的女子,只是牵挂远走他乡的丈夫,毅然踏上寻夫之路。路途并不遥远却是一些女子一生未能到达的距离。她们聪慧灵巧,手无缚鸡之力,却可以勇敢的逃出敌人的手掌。她们情感丰富,心思细腻,没有迂腐,没有矫情,在强烈的民族自尊心下,成立队伍参加战争保家卫国,大有巾帼不让须眉之魄气。今世虽为女儿身,血气不逊男儿郎。莫说不可担栋梁,且看为国杀四方。 合上《白洋淀纪事》时,内心久久不能平静。黑日抵不过万丈光,战火烧不倒万人墙。民族团结,妇女老人皆拼尽全力,为国荣光。那时候白洋淀的人民,用质朴纯真的热血捍卫自己的土地,用智慧刚强的意志洗涤出一条光辉的道路,那是一条用千万人的美好精神打造的通往光明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