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史》里的名句,你知道是什么意思?

2022-11-10 00:00 发布

暂无内容  年级 / 1739 0 0

▼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翻译】

智慧的人不疑惑,仁德的人不忧愁,勇敢的人不畏惧。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翻译】:名分不正,说起话来就不顺当合理,说话不顺当合理,事情就办不成。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翻译】:自身端正,不用命令人们就会遵行;自身不端正,虽发命令也没有人听从。

 

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翻译】:庄重就不致遭受侮辱,宽厚就会得到众人的拥护,诚信就能得到别人的任用,勤敏就会提高工作效率,慈惠就能够使唤人。

 

▼君子立身,虽云百行,唯诚与孝,最为其首。

【翻译】:君子在社会上立足成名,尽管需要修养的品行有很多方面,但只有诚和孝才是最重要的。

 

聚如丘山,散如风雨,迅如雷电,捷如鹰鹘。

【翻译】:(用兵之道在出奇制胜):聚集在一起的时候如同山丘一样不可震撼,分散的时候又如风雨一样无处不在,行动像闪电一样迅速,动作像鹰鹘一样凶猛。

 

 

▼朝廷行事苟不自正,何以正天下?

【翻译】:朝廷里的人自己行事都不正,怎么要求天下的人行为端正呢?

 

▼馨南山之竹,书罪无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

【翻译】:用完南山的竹子(做笔)也写不完罪恶;放尽东海之水也无法流完恶行!(罪大恶极)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翻译】:以铜作镜子,可以端正衣服和帽子;以历史作镜子,可以知道兴衰和更替;以人作镜子,可以明白得失。

 

 

▼负薪救火,扬汤止沸,以暴易暴,与乱同道,莫可测也,后嗣何观!

【翻译】:背着木柴去救火,扬起沸水来止沸,用残暴来代替残暴,与原来的混乱同出一辙,其后果之严重是很难预测的,这样下去,后世子孙们将会怎么看呢?

 

▼居官当廉正自守,毋黩货以丧身败家。

【翻译】:当官的人应该廉洁公正,坚持自己的操守,不要因为贪财而丧身败家。

 

▼成远算者不恤近怨,任大事者不顾细谨。

【翻译】:有长远打算的人不应为眼前的一点怨言而担忧,做大事的人不必顾及一些细微琐事。

 

▼居高而必危,每处满而防溢。

【翻译】:居高位一定要有危险意识,东西满了要防止它溢出来。

 

▼智者弃短取长,以致其功。

【翻译】:聪明人舍弃短处,发挥长处,以此来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