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脑屏幕前,我第一次看清长城的全貌——这条蜿蜒在群山脊背上的巨龙,是用青砖和时光砌成的中国故事。它从春秋战国的烽烟里醒来,穿过秦砖汉瓦的废墟,把两千多年的风雨都刻进了每一道砖缝里。
去年春天,爸爸带我去了八达岭。新绿的爬山虎正悄悄攀上城墙,我踮起脚摸到一块冰凉的城砖,上面布满了小坑洼。"这是箭矢留下的伤痕,"导游叔叔说,"而那道凹槽是古代士兵磨刀的地方。"忽然觉得手心发烫,仿佛摸到了明朝将士铠甲上的温度。最神奇的是城墙接缝处泛白的痕迹,爸爸说那是用糯米浆混合石灰砌成的,难怪六百多年过去,砖块还咬得那么紧。
站在敌楼往外望,山峦像凝固的浪涛,长城就是浪尖上的一条石龙。秋叶把金山岭染成火红色时,我们在慕田峪看到了截然不同的景色——积雪覆盖的城垛像撒了糖霜的巧克力锯齿,有个外国游客正用雪堆迷你长城。导游姐姐讲起戚继光抗击倭寇的故事时,寒风把她的围巾吹得像战旗一样飘扬。
回家后我做了个梦:月光下的长城变成了一本发光的立体书,箭窗里跳出守城士兵的剪影,排水沟里流出了《诗经》的句子。妈妈说我睡觉时还攥着捡回来的半块砖片,那上面有朵蒲公英的化石。
现在我的铅笔盒里总躺着那片长城砖,写作文时会拿出来摸一摸。它比所有百科知识都更真实地告诉我:有些墙是用来跨越的,而有些墙,是用来证明一个民族永远不垮的脊梁。
(指导教师:谭翠丽)
这里是评论的内容这里是评论的内容这里是评论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