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听家里的长辈说,有一顿香喷喷的饭食便是幸福,也经常诵古人的“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时绕麦田求野荠,强为僧舍煮山羹”又或“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但我只觉食物有一股烟火气,不值得为此多花心思。
但或许世间万物都是有灵性的,总有一两个令人动容的时刻,引领着你看到它们真正的意义。
那一年的夏天,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在绩溪的山水间,远处的炊烟送来了饭菜的气息,嗅觉好像立刻灵敏了起来,香中夹杂了鸡鸭的鲜美,鱼肉的腥香,萝卜的清甜,还充斥着绩溪柔和的风的味道,我被这香气勾引进厨房,只见精美的盛器仿佛涂了白釉一样,暗暗地浮动着幽光。盖子被掀开,一圈排列整齐的食材——一品锅氤氲着蒸蒸白汽,像是精心雕刻的艺术品。有人在我耳边娓娓道来了它的由来,原来是胡适云游海内海外,始终与绩溪名菜"一品锅"结伴,徽菜之乡的"一品锅"就因与胡适先生的不解之缘而得名。
我似懂非懂,只是觉得食物与人的不解之缘似乎很奇妙,像这样的相伴似乎也令人向往。
又有一日,出游时随便找一家餐馆坐下,点一道西湖醋鱼,菜单上还有简介:相传古时,有宋姓兄弟两人,宋兄被恶棍害死,宋嫂让宋弟收拾行装外逃,以免恶棍报复,临行前,嫂嫂做了一道加糖加醋的鱼,寓意不要忘了百姓受到的欺凌,这便是西湖醋鱼。菜上了,衔一口鱼肉入嘴,果真酸甜混杂,恰似宋嫂当年复杂的心绪。
我惊奇,未曾想一道菜也可以表达出这样的性情与告诫。
再是某个冬天,春节,京城热热闹闹的,好不快活,年夜饭的喜庆香气溢出各家的窗子。登高望津门,满目都是琳琅换新象,嘴里嚼着脆皮烤鸭豌豆黄,手里拿着糖葫芦,哈着刚被剁椒鱼头辣到的热气窜出门外,看满城佳肴泛流光,心里充实温暖的不行,叫卖声中,烟花的绽放之声也无处不在。这是烟火气最足的时刻,但我却想永远停留在这个瞬间,很温暖,很温暖,温暖到在又一个烟花绽开时,眼泪不禁失了控一般夺眶而出,这是幸福的眼泪,这是食物中蕴含的团圆的情思。
终于明白,到底何为食物。终于明白,古人为何要作“夜半酣酒江月下,美人纤手炙鱼头”,亦或是“丰湖有藤菜,似可敌莼羹”,是为了融入自然的气息。
终于明白,为何菜肴的做花样穷出,因为每个人都有想要烹饪出的心情。
终于明白,烟火的气息也很美,它降临在食物身上,是为了在市井间达心意。
终晓,三千佳肴,可道四方事,闻八面情,诉不尽美味千百!
这里是评论的内容这里是评论的内容这里是评论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