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刷是什么时候产生的?

2020-02-12 00:00 发布

暂无内容  年级 / 5005 0 0

  牙刷诞生在唐代。当时的牙刷主要是骨质、兽角、竹木等材料做柄,在一端钻孔两行,然后种上马尾。钻孔越少越说明牙刷越古老,辽代和北宋的牙刷一行12孔居多。唐朝特别是晚唐的牙刷更少一些。当然,这也是靠皇家和普通有钱人的区别,皇家工艺技术更高超,那么刷孔就更多些。

  当时的牙膏的主要成分是盐、金银花、藿香、茯苓等,常常是将它们放在一起熬制。对于一般家庭和小富之人来说,牙膏容易得到,牙刷却成本比较高。所以,牙刷如果没有也没关系,用手指揩或者用布裹着木棍擦也行。别小看裹布用手指擦这种行为,直到16世纪欧洲人还这么干呢。

  牙刷的出现首先要感谢印度和佛教传入,佛教传入时引入了清洁牙齿的做法,之前和之后几千年,中国人对牙齿的保护大多是漱口和叩齿。孙思邈还专门写过扣齿百下的好处,当然,现在有时候我们也这样做牙齿保健操。

  印度的方式是把柳枝咬破利用柳枝纤维刷牙,当然你得放上盐或其他东西。当然,每次嚼完就扔掉,比较麻烦。因此,这种方式没有被中国人广泛接受,在本土佛教界则有一些人接受了。例如玄奘在《大唐唐西域记》亦日“馔食既讫,嚼杨枝而为净”,还是当做稀奇的事情。

  晚唐时期牙刷的出现,是否受了印度的影响不得而知。

  北宋时期,因为僧人刷牙现象增多,再加上对传统信仰的浸染,刷牙的人越来越多。但是,当时的一些学者对此表示反对,例如周守中写的《养生类纂》“早起”中说:“早起不可用刷牙子。恐根浮兼牙疏易摇,久之患牙痛。盖刷牙子皆是马尾为之,极有所损。今时出牙者,尽用马尾灰,盖马尾能腐牙龈”。强烈反对在早晨刷牙。

  那么,应该怎样保护牙齿呢?漱口——早漱口不若将困而漱去齿间所积,牙亦坚固!

  因此,北宋时期的牙刷并未普及。然而,与此相反,辽国却对牙刷的接受程度比北宋要高。至今辽国牙刷已经发现100多件,可以分为圆柱状细柄型、扁板状宽柄型。每类型又分为小类,至少有16种以上类型的牙刷。

  当时光进入南宋后就大不一样了,南宋时期的吴自牧在描写杭州生活的笔记体专著《梦粱录》第十三卷就写道:“诸色杂货中有刷牙子。”“铺席”一节罗列临安的著名店铺,其中就有“凌家刷牙铺”和“傅官人刷牙铺”等专门刷牙的店铺。宋朝时期的牙刷,高端材质为虎骨、象牙、驴骨。之后是各种兽角。最后才是竹木。

  不管怎样,牙刷的价格比较贵,一般人无法承受。即使到了元代,一只牙刷足有一两金子。其诗如下:

  元代末年郭钰(13l6一?)所作《郭恒惠牙刷得雪字》一诗:

  老气棱棱齿如铁,曾咀奸腴喷腥血。

  倦游十载舌空存,欲挽银河漱芳洁。

  南州牙刷寄来日。去腻涤烦一金直。

  短簪削成玳瑁轻,冰丝缀锁银骏密。

  朱唇皓齿娇春风,口脂面药生颜色。

  琼浆晓漱凝华池,玉麈昼谈洒晴雪。

  辅车老去长相依,馀论于君安所惜。

  但当置我近清流。莫遣孙郎更漱石。

  但因为辽宋金时期的牙刷太贵,牙刷在民间一直无法普及。这也是外国人看到明朝皇帝用牙刷惊讶的原因,在民间因为贵买不起,用得少、看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