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记历史,致敬先烈

2025-09-18 00:00 发布

乌拉特中旗第一中学  12年级 / 郝荣哲 212 0 0

         抗战的硝烟虽已散尽,历史的长河亦奔涌不息,但那些镌刻在民族骨血中的记忆,从未被时光冲淡。八十载光阴流转,回望过去,无数先烈以血肉之躯铸就钢铁长城,用生命为笔写下荡气回肠的抗争史诗。他们以 “苟利国家生死以” 的赤诚,诠释了何为铮铮铁骨;以 “岂因祸福避趋之” 的担当,撑起了民族的脊梁。八十年后的今天,和平的阳光普照大地,我们仍需循着历史的足迹,在铭记中汲取前行的力量,在致敬中坚定奋进的方向。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深深缅怀英雄先烈,也始终在思考:如何让英雄遗志在历史的回响中,转化为民族复兴的磅礴伟力?
         回首抗战岁月,英雄之魂,始终根植于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的凛然气节里。杨靖宇将军在林海雪原中孤身与敌周旋,零下四十度的严寒里,胃中仅存草絮、棉絮与树皮,却凭借钢铁意志让敌人闻风丧胆;左权将军在太行山下挥笔写下 “甘愿征战血染衣,不平倭寇誓不休” 的铿锵誓言,最终将热血洒在抗日前线,成为抗战中牺牲的最高将领之一;安徽和县的抗日女兵成本华,被捕后面对敌人的刑具与镜头,没有丝毫怯懦,反而从容展露轻蔑的微笑,以 24 岁的年轻生命,坦然赴死…… 他们曾是普通的父亲、温柔的妻子、懵懂的孩子,可当国家危难、民族存亡的时刻,他们毅然放下小家,舍生忘死扛起 “保家卫国” 的千钧重担 —— 正是这一个个 “平凡” 的生命,用不屈与牺牲,换来了我们今日的安宁与祥和。
         纪念从来不止于回溯过往,更在于明晰未来的方向;致敬先烈,从来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要将英雄精神融入血脉,化作前行的行动。历史的接力棒早已传到当代青年手中,先烈们用生命捍卫的 “民族独立、人民幸福” 的理想,正等待我们用奋斗去实现。在学习路上,我们当以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为志向,摒弃浮躁、潜心钻研,扎实筑牢知识根基,不断增长能担重任的本领才干;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以先烈精神为指引,明辨是非、坚守正义,拒绝精致的利己主义,让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的家国情怀在代代相传中愈发炽热;未来无论投身何种职业,无论是扎根基层服务人民,还是钻研科技突破卡脖子难题,都要牢记 “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 的道理,把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的洪流,用每一份微小的努力,为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添砖加瓦。
         鲁迅先生曾寄语青年:“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 如今我们无需面对枪林弹雨,但新时代的 “战场” 同样需要担当与坚守。每一个青春生命的奋力向前,每一次为理想的全力以赴,终将汇聚成民族复兴的壮阔星河。这,便是对英雄最深切的告慰,也是对历史最负责任的回答 —— 铭记历史,是为了不辜负过去;致敬先烈,是为了更好地走向未来。

(指导教师:郝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