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
张雪婷
2022-12-04 09:42 发布
早些年,人民日报发表过一篇同名文章,其中有一句话让我感触颇深:“近不修,则无以行远路;低不修,则无以登高山。” 上海就有一个老字号,近乎可以说是“家喻户晓”——鲜得来。你如果向上海人询问哪家的排骨年糕有名,10个人可能有9个人都会提及这个名字。以一块排骨年糕发家,并支撑半世纪的品牌真得算个传奇。现在,我们就追随“鲜得来”的发展历程,去看看老字号背后的守拙求进。 早在1921年,现在的西藏南路177弄口,一个摊档、三只半台子、几条长凳、一口铁锅、炉子被何世德支起,还支起了美食传承的薪火。当时,何世德凭借传统手工艺年糕、排骨的优势和亲民的价格,一举获得了民众的青睐。一些食客买了后甚至等不及带回去吃,就迫不及待的站在一旁享用至味了。 “鲜得来”这个名字保存到现在可并不容易,中间反反复复经历了几次更名,终于又回到了本初。 那定有人问,既然是守“拙”,那现在的风味呢?现在的排骨,可能由于原材料价格的上涨,体积略不敌从前了。毕竟这么多年的风沙,不是哪家店都经得起吹打。当然,味道并不差。我有幸品尝过一次。咀嚼着白而糯的年糕与被辣酱油浸润的排骨,细细品味着香与酸在味蕾中的同时绽放,那一课,我很满足,很幸福。我不禁感叹,它守住了“拙”。 那“求新”呢?先前使用的泰康黄牌辣酱油如今变成了鲜得来自制的辣酱油,这款曾在市场上卖到断货的“配角”,在走进餐厅后抢尽风头。上海人钟爱这“配角”,吃排骨年糕时也必须淋上辣酱油,金黄的排骨吸饱了辣酱油,便让排骨这灵魂更加有趣,叫人欲罢不能了。这便是“求进”。 其实,不禁“鲜得来”,很多博物馆、历史性建筑等,给出了自己的创意方案。故宫经过岁月的沉淀,依然耐人寻味,许多游客来到古旧的建筑中,寻觅那抹独属东方、独属中国的神秘美;故宫还敢于创新,推出了一系列文创产品,大获好评。 人,也该向老字号,向“给出创意方案”的建筑们学习,守住本质,开创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