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万盏星光,得万古永...
阿蓉
2021-10-17 16:25 发布
宽容是什么?周向潮曾回答说:“宽容并不是姑息错误和软弱,而是一种坚强和勇敢。”唯宽可以容人,宽容他人,拓展了我们生命的宽度,让生命之河在奔涌之时亦可兼容百川;唯厚可以载物,宽容自己,增加了我们生命的密度,让生命之光在闪耀之时亦可散发温暖的人性之美。宽容,是对他人的真诚尊重,是一种仁爱的光芒,是精神的成熟和心灵的丰盈,亦是自我良好修养的体现。 曾在一本书中看到这样一个比喻:宽容有三种境界,可以以养鱼为喻。最初级的境界是玻璃缸赏鱼,只让他在一定的范围存在和活动;中等境界是池塘养鱼,因地就利,因势利导,水肥鱼跃,相互利用;最高境界则是江海生鱼,千形万类,任其自生,海阔天高,任其自游,由此也就成就了海的博大和丰富。有多大的胸怀,就有多高的境界,有多高的境界,就能干多大的事业。 智者能容。越是睿智的人,越是胸怀宽广,大度能容。人心如能广大无垠,则不为喜怒所羁绊,也不会为外物所烦扰。苏轼即使数度遭遇贬谪,仍能从容吟出:“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李白人生失意,却可豪迈高歌:“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一个人若能有宽容广阔的胸襟,人生也会因此变得广袤无垠,拥有无限可能。 仁者能容。富有仁爱精神的人,必定是宽容的人。有一次,理发师正给周总理刮胡须时,总理突然咳嗽了一声,刀子立即把脸划破了,理发师十分紧张,不知所措。可是,周总理并没有责怪他,反而和谐地对他说:“这并不怪你,我咳嗽前没有向你打招呼,你怎样明白我要动呢?”虽然是一件小事,却使我们看到了周总理身上的美德----仁爱宽容。 “度量如海涵春育,应接如流水行云,”人与人之间的相处,贵在宽容、坦荡。六尺巷的故事就是一个很好的事例:原来张、叶两家因院墙发生纠纷,经过协商,张老夫人另家丁后退三尺筑墙,叶府很受感动,命家人也把院墙后移三尺,从此张、叶两府消除隔阂,成通家之谊。和谐的人际关系需要彼此共同的维护,它总与宽厚相随,让人如沐春风;它乐与谦和为伍,让人心悦诚服。修炼宽容之心,从每一次待人接物做起。 宽容对于个人来说,是一种境界,没有宽容的思想和精神,就难以造就伟大的人格;对于社会来说,是一种文明和进步。正如我们现在所处的健康、文明、进步的社会,它是宽容的,并为每一个人的自由发展和创造提供条件,就像热带雨林一样,遍布各个层次和空间的动植物,对太阳能和土壤资源各取所需,互利共生,使得整个群落产生各自最大的效应。 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包容之量,山高水长。正所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面对他人的过错和失误,唯有做到宽其过、抚其痛、扬其才,才能使人有所长进,最终实现容人、容己的和谐局面。人生在世,若能做到用人之长、谅人之短、宽人之过、释人之怨,生活必定从容豁达,这种“大器能容”,是人生难得难得的气度和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