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的春天不遥远

2019-03-13 16:28 发布

扎赉特旗音德尔第七小学 / 郑海丰(指导老师:)

从小生长在北方,我一直对江南的小桥、流水、人家,充满了无限的向往。我想亲耳聆听那柔柔的吴语,想坐在乌篷船里,看两岸青黛白瓦的江南民居,品一品秦淮两岸的风土人情,看一看千年古刹里的仙风道骨。   北方的春天来的晚,还是春寒料峭,然而,正是这烟花三月下扬州的季节,我有幸踏上了南下的列车,今生第一次下江南,带着梦想,带着希冀,列车一路飞驰,翻过崇山峻岭,穿过山海关,跨过长江,天亮时,我到达了六朝古都——南京。 适逢阳春三月,梅花,桃花、杏花、琼花、郁金香争先斗艳,一年中醉美江南。春光明媚人潮涌动,碧波荡漾波澜于心,古老的长江在远古的繁华中一路奔来,显得异常宁静安详,长江大桥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横卧在长江上,静静的看着桥面上车来车往,默默地听着桥下呜呜的汽笛声,任滚滚长江东逝水。 踏上这片陌生的土地,面对着六朝烟雨,有如恍然惊梦,又仿佛置身于仙境。 六朝古都的气势交织着秦淮河的涟漪,千载繁华的风度倒映着老城墙的身影。南京,恬淡的外表下,是她丰厚的底蕴。秦淮河畔,看垂柳依依,听琴声宛然,赏皎皎明月,仿佛与唐宋共举杯,轻和一曲后,夜泊秦淮近酒家。在这波光夕照里,看归飞的“堂前燕”,听《后庭》的遗曲。 紫金山、明孝陵、孝陵卫、明故宫、大行宫,中山陵,那每一处青砖绿瓦下面,珍藏着多少厚重的历史。每一处历史名人的墓地上,留下了多少文人墨客的足迹?那“治隆唐宋”的题碑,承载了多少后人对元璋皇帝的敬仰;梅花山上,东吴大帝,您可忘记了自己守陵的使命?面向东方,看日出日落,赏花开花谢。魏巍屹立的中山陵,是否能代替国父俯视神州?三民主义在这里运筹帷幄,指点方遒。这里的每一处风景,都显示出恬静如水,温柔宜人,从容而悠闲。 也许,这就是六朝古都,这就是六朝古都特有的底蕴与风貌。 从钟山风景区返回市区,正好天空下起了蒙蒙细雨,在这细雨里,打伞完全是多余的,任细雨轻轻的飘落在头上,衣服上,柔柔的,润润的。在雨中,再次与诗仙同行:“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当诗仙太白对历史与自然进行亲切的光顾之后,他还是不能忘怀现实的政治。从六朝的帝都金陵看到长安,任凭再美的景色,也留不住他的那一颗心呀。 南京的三月真的好美,路边的梧桐枝繁叶茂,河岸的柳枝随风摇曳,树间的花草芳香四溢,再热闹的地方也能听到鸟儿的呢喃,微风拂在脸上,是那么的舒服。我喜欢这美丽的南京,我更喜欢这美丽的春天。然而,此时的北方,依然是白雪皑皑,寒风呼啸。柳枝还没伸展,小草还没发芽,和江南对比,我心里有了些许的惆怅。 经过两天两夜的飞驰,在一个朦胧的清早,我带着一路风尘,带着一身疲倦,踏上了久违了的故乡。 走出车站,寒风中,一群群孩子们正急匆匆的走在上学的路上,他们胸前的红领巾,是那么耀眼,夺目。透过他们的身影,路边草坪上似乎冒出了几许绿意。我豁然开朗,这不就是我期待的风景吗?其实,北方的春天已不遥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