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阅读
孔艳玲
2021-12-02 01:32 发布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在上小学的时候,语文老师就经常说这句名言。所以,这句名言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了,也深深地影响了我的一生。小时候,家里穷。家里根本不给我买书看。我只能看学校给发的各种课本。偶然发现家里有一本《毛泽东选集》。于是学习之余,玩耍之余会捧起这本厚厚的《毛泽东选集》看。因为自己刚上一年级,识字少,很多内容看不懂。我看这本书完全是为了认识更多的生字。哪一个字不认,又很想认识就去问父亲。父亲也很愿意给我说,我很快就记住了生字。所以,我的识字量越来越大。在小学阶段,我的学习成绩一直很好,尤其是语文。后来我转学到城里念书,学习环境改变了,班里有了图书角。于是我接触到了更多的书籍。我看过类似于现在的绘本《葫芦娃兄弟》《忍者神龟》等。这些好像都是根据当时的动画片编写的有插图的书籍。我还看过《寄小读者》,喜欢冰心奶奶的散文、儿童诗。后来我有了零花钱舍不得花,一直攒着。时间长了去书店选择自己喜欢的书买回来。我自己买过一套分类作文,有写人的作文,有记事的作文,有说明文等。这一套作文书非常好,每当自己写作文没有思路的时候,就会翻一翻作文书,看看例文,模仿作者优美的词句。慢慢地,我的作文水平提高了。在小学五六年级的时候,我参加了一次书法比赛,获得了二等奖。奖品是一本《走向未来》的书籍,记得这本书好像汇编了许多作者的文章,类似于作文集。我反反复复看了好几遍,最后这本书都快被我翻烂了。随着时间的流逝,不断搬新家。这本书也就不知道丢失在哪里了。上了初中,语文老师推荐看鲁迅先生的作品,有点看不懂,但是隐隐约约感觉鲁迅文笔很犀利,鲁迅很爱国。当时,韩寒的文章很出名。同学们有买到韩寒的书籍,我们一起围观、相互借阅,记得《三重门》写得很好。我感受到一位酷爱文学的青年,他的那种灵感,少年得志的样子很让我羡慕。高中学业负担重,我学文科,每天就是背背背,记记记。读课外书的时间很少,但还是抽出时间来读一读高考作文。那时候完全为了应试。由于我后期读书量少,语文成绩略有退步。上大学,我选择的专业是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从古代文学到近现代文学,大学教授给推荐了很多很多名著。我们开始海量阅读。中文系的学子们成天扎在书堆里。好在大学图书馆藏书多,教授推荐的书目基本能借阅到。我看过海明威的《老人与海》、鲁迅全集、米兰昆德拉的《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萧红的《呼兰河传》、韩少功的《爸爸爸》等等。综上所述,我在大学四年中阅读的书籍是最多的,同时也打开了我人生的大门。一直渴望当一名老师,毕业后刚好有教师招聘考试,我顺利入围。从大学校园到教师岗位无缝衔接。我是多么的幸运!我深知这是阅读的成果,是知识改变了我的命运。一晃,我扎根农村学校已13年。参加工作以后,读书量逐渐减少。可能是工作所累,家庭琐事影响。有时候慢慢沉下心来思考: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真正让学生爱上阅读,首先自己必须热爱阅读。所以,我一直努力挤出时间阅读。我想成为终身阅读者,想培养终身学习者!加油!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