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即是"友”

2024-11-28 10:04 发布

乌兰浩特市第八中学 / 于一辰(指导老师:包萍萍)

“三千年读史不求功名利禄,九万里悟道终归诗酒田园。”的豪迈洒脱往往是文人墨客们一生的追求。从古至今,众生或云书籍为消遣闲时之物,或曰:“书卷乃修身养性之本”。鲜有人将书具象化,变成一个有血有肉的人。《道德经》五千言之心论益友。自先秦时代的百家争鸣以来,人们对《道德经》书的印象固留在了道家思想中,近代起,封建迷信思想的破除,使民众对《道德经》更为不屑一顾但仔细阅之,其深层内涵却并非“牛鬼蛇神”之类。与老子同时代的公孙衍曾著《阴阳论》以阴阳为天地本源,探寻天道;而老子却将"人与自然"这一超越时代之思想置于封建社会,自然衍化为鬼神之论了.我与《道德经》之相识,远要早于认识我自己很多年岁之前,在老宅书衾的夹当中,我偶然间觅得了《道德经》,但限于学识,尚无法理解其中那"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上善若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水,"."的博大意蕴,但越是深邃,对我便越有吸引力."于是乎,从那之后,就寝前、膳食,跋涉中《道德经》仿佛我前世之友人,与我日夜相伴,魂牵梦萦,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智者之益言,使我始悟:何为天道?人谐万物即天道;何为自然?万物皆和及自然"逍遥秦关去,西涉乘青牛."的老子虽不知所踪,但其大道仍始为世人所参悟,亦如心学之明段:"此心光明,亦复何言?"以逍游为友,回清然于世.有诗为证:"无心亦可成大道,茫茫天理本心出.渝心谐书可为友,源伦益友即是书。"行自能生羽翼,何必仰云梯"?天道之圈,本来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