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作家网

他的19岁

         在中国人的记忆中,只有一个人以手举炸药包的形象永存于世,那就是董存瑞,今天终于有机会去拜谒他的陵园。一大早我就乘坐汽车出发了。碧蓝色的天空映衬着高速公路上的景色,不远处的山似乎也披上了彩色的斗篷,点点新绿中梨花白桃花粉,加上一片片五颜六色野花,把座座山岗装扮得像位风华正茂的壮汉。
         汽车驶入隆化县城,我们听着导航的引导来到了董存瑞烈士陵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翠柏簇拥的董存瑞塑像。基座上雕刻着“董存瑞(1929年——1948)”几个镀金大字。
         看着这几个字,我的心一下紧缩起来,说不出的震惊与悲凉一古脑儿涌上心头。天哪!他才19岁,为了新中国的解放就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为了探寻到底是什么力量让19岁的董存瑞有舍身炸碉堡这样的英雄壮举,我走进了纪念馆。
         一进门,鲜红的五星红旗下,董存瑞舍身炸碉堡的铜像熠熠生辉,朱德元帅亲笔题写的“舍身为国,永垂不朽”八个金灿灿的大字映入我的眼帘。
         纪念馆里陈列着董存瑞小时候穿过的鞋袜,当民兵时用的大刀,缴获的敌人的机枪……参观中我知道了他从小就立下了为国为民的凌云壮志,13岁时就当了儿童团长,曾机智地掩护区委书记躲过日本鬼子的追捕,被誉为“抗日小英雄”。
         参军以后,董存瑞战斗勇敢,屡建战功。1948年5月25日,进攻隆化县城的战斗打响了。面对敌人暗碉的凶猛火力,董存瑞抱着炸药包在战友的掩护下向暗藏在隆化中学附近的桥形暗堡冲去。前进中,他的左腿被敌人的机枪打中,忍着剧痛一步一挪地冲至桥下。暗堡的底部离干涸的河床还有段高度,他两次安放的炸药均因没有木托而滑了下来。此时,冲锋号已经吹响,拖延一分钟就会有更多的战友牺牲。董存瑞毅然用身体做支架,左手托起炸药包,右手拉燃了导火索。随着天崩地裂的一声巨响,敌人的桥形暗堡被炸毁,红旗插上了隆化中学。董存瑞用自己年轻的生命为部队的胜利开辟了道路,牺牲时,未满19岁……
         多媒体影音还在播放着。“我就是死后化成泥土,也要填到隆化中学的外壕里去,让大家踩着我们把隆化拿下来!”出发前董存瑞的誓言仍在耳边回响……
         走出纪念馆,我缓缓向董存瑞陵墓走去。一块简介牌上这样写着:棺木中只安放着一块红布包裹的楠木牌位,上面用朱砂写着“以此木代替烈士遗骨”。
         董存瑞的19岁并没有缤纷的色彩,只有一颗赤诚热血的红心!园中苍翠挺拔的松树如卫兵般时刻守卫着烈士的陵园,我终于读懂了曾威将军说的“一个人的勇敢来自他的觉悟。”这句话,更明白了19岁的董存瑞勇气来源于他最后时刻高喊的那句话:“为了新中国,前进!”

(指导教师:刘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