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作家网

《母鸡》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母鸡》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通过具体的语句,感受作者对母鸡由 厌恶到喜爱的情感变化。 3.感受母鸡作为一个“鸡母亲”的形 象,体会母爱的伟大。 学习重点: 感情朗读课文,了解、感受母鸡的的生活习性和伟大母爱在母鸡身上的体现。 学习难点: 感受母鸡的形象,体会生动描写动物的方法,体现母爱的伟大。 学习策略: 引导学生通过课文内容的前后对比,体会作者情感的变化和感受母爱的伟大。还要注意结合具体句子来体会,使学生认识到,母鸡就是一个无私无畏的、日夜操劳的伟大母亲。 具体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朗读品读 联系实际 一复习引入新课(3分钟) 1.师导语: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母鸡》这篇课文。看到了一只欺软怕硬、无病呻吟、拼命炫耀的母鸡。了解了作者老舍对母鸡前后截然不同的态度,那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态度变化呢?这节课让我们继续学习,深入了解一下其中的原因吧。(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复习生词(出示课件2 生词) 师:学习课文之前,老师给同学们带了许多可爱的黄绒绒的小鸡雏。你们想不想和她们见个面呢? 3.开火车读生词 师:那好,我们一起开启我们的开火车!(开火车,齐读) 4.师:孩子们,你们表现的不错。看来生词生字难不倒大家,老师相信大家一定会认真听课,也会把文章的内容理解的很透彻。 【设计意图】复习巩固词语,把好字词关,设计黄绒绒的小鸡雏,使课堂有了活力。 二,深入学习,体会情感。(1-3段)(5分钟) (一)出示学习目标(课件3 目标) 师:在走进课文时,我们首先来明确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找一个同学读) 师:同学们有信心完成学习目标吗? (有) 【设计意图】学生明确这节课要学到什么,达到什么目的。 (二)走进文本 师:课文写了老舍先生对待母鸡态度的改变,是什么原因呢? 1. 自读,小组合作 (5分钟) 2. (课件4)课件出示:这是一只怎样的母鸡?作者为什么会对它产生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呢? 师:(提出要求)同学们默读课文,在文中找出相关语句,并画一画,然后小组讨论)2汇报交流,板书(一向讨厌:欺软怕硬、无病呻吟、拼命炫耀 不敢再讨厌:). 3.(课件5):课文第一自然段 师:这样一个无病呻吟的鸡,确实不讨人喜欢。 (师读,生读) 【设计意图】读中理解、把握本段主要内容。对文段进行了方法指导,为后面的学习打基础。 4.(课件6):同样写叫声 师:作者写了母鸡的叫声特别难听,让作者心生厌恶,那么同学们回想一下,我们在学习《猫》的时候作者又是怎么写的猫的叫声?(课件6) 师:同样出自一位作者,《猫》字里行间都能体现了对猫的叫声的喜爱,对猫的喜爱;而在《母鸡》这一课中,却真切地写出对对母鸡叫声的讨厌,对母鸡的一向讨厌。 师:同学们,作者这样真切的写出猫和母鸡的生活细节,离不开他平日里留心的观察,正如老师告诉大家的写作技巧,文章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我们要想写出好的文章,就一定要多注意观察,细心观察才能写的真切,才能把文章写的更有感染力。(作文指导) 【设计意图】进行写作指导,指导学生多观察,多思考,巧妙写作,为单元习作《我的动物朋友》写作打基础。 5.学习第二部分也(4-10自然段)(重点) a.师引读:可是,现在我改变了心思:我看见了一只孵出一群小鸡雏的母鸡。 b.师:仔细品一品这段话,你了解到了什么?(我改变了什么心思?) 生1:了解到作者不讨厌母鸡啦。 生2:了解到了作者看到母鸡和小鸡雏后,母鸡变啦,我的心思态度也变啦。 c.师:这个句子在文中是什么句?(过渡句)起什么作用?(承上启下) d. 师:问题来了,到底是一只怎样的母鸡?作者一开始讨厌他,后来却“不敢”再讨厌他呢?文中有一段话清楚地告诉了我们原因,比比看谁先找到。 生1:它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因为它有一群鸡雏。它伟大,因为它是鸡母亲。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深情朗读) e.(课件7)出示课文第九段。 师:谁再来读一读呢?注意读出赞美,欣赏,敬尊的语气。(指名读,齐读) 师:对,就是这样的。作者看到了当了妈妈的母鸡对待小鸡雏的态度,所以“不敢”再讨厌母鸡啦。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读中感悟,把握主题,推动情感。 6.合作探究:四人小组(课件8)合作学习5-8自然段 师:小组合作学习,看看作者是怎样用文字具体描写,写出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辛苦的。又是如何体现它的伟大。 7.汇报交流 (1)学习第五自然段: a.提示指导: 师:一只鸟儿飞过或是什么东西响了一声会引起我们高度警戒吗?可是母鸡却立即警戒起来,这说明了什么? 生1:以前总是乱叫。而现在知道干该怎么做了。随时准备作战,可以看出她勇敢了,是因为她当了妈妈,要保护自己的孩子。 b.师:(课件9)内容:(母鸡每一次放声啼叫,每一次出击都是为了儿女,你们认为它是一只怎样的母鸡?(负责) 师:身边有一只这样负责的母鸡,你还会讨厌它吗? 师:所以作者大声告诉所有人“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 c.师:请同学按这样的方法,从第6.7.8自然段中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段开始自学。 引导学习 (2)学习第6自然段 a.抓住“紧叫”“啄”“消瘦”来体会母鸡的细心,慈爱。(板书:慈爱) 师:你们认为它是一只怎样的母鸡?(慈爱) 师:身边有一只这样慈爱的母鸡,你还会讨厌它吗?(不敢) 师:所以作者大声告诉所有人“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 (3)学习第7自然段 a.抓住“多少多少次”“蹲”来体会母鸡不厌其烦,不辞辛苦的教。体会母鸡的慈爱。 b.“一声也不哼”和第二自然段“它会下毒手,乘其不备,狠狠地咬下口,咬下一撮儿毛来。”为何有这种变化? 生:因为它爱小鸡们。变的宽容善良了。 生:很辛苦。慈爱 师:你们认为它是一只怎样的母鸡?(辛苦 慈爱) 师:身边有一只这样辛苦 、慈爱的母鸡,你还会讨厌它吗?(不敢) 师:所以作者大声告诉所有人“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 师:带着你的感受来读读吧!(两个学生) (4)学习第8段: a.抓住“顶”来体会母鸡为了保护自己的孩子声撕力竭的高喊。非常负责,在夜里也不能休息,真的好辛苦。 师:你们认为它是一只怎样的母鸡?(辛苦 ) 师:身边有一只这样辛苦 的母鸡,你还会讨厌它吗?(不敢) 师:所以作者大声告诉所有人“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 【设计意图】:共同找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合作能力。抓住细节写特点,提升概括能力。 (5)学习第9自然段 师: 因为有爱使这只胆小、无病呻吟,居功炫耀的母鸡变得:它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因为它有了一群小鸡雏。 师:老舍看到了一位鸡母亲,它如此爱自己的孩子,如此不辞辛苦地为孩子们无悔付出,被深深地震撼了。所以他说:我不敢讨厌母鸡了。“因为它身上有一个母亲伟大的情怀。 (6)总结提升:a.师:是什么原因使母鸡发生了这样的变化?(课件) (课件10 填空 它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因为它有了一群小鸡雏。) 师总结:作为一只母鸡,它也许是脆弱的。但是作为母亲,确实是坚强的。(女子本弱,为女则刚!) 师:为什么作者要说“不敢再讨厌”说“不再讨厌”不行吗? 生1:因为出于对母亲的尊敬用“不敢”。 【设计意图】:再现主要内容,归纳巩固文本主题,深化情感。 四,升华主题(课件14) 1.师:你觉得这篇文章仅仅是赞美母鸡吗? 生:不是,是赞美所有的母亲。歌颂所有的母爱。 师:提起母亲,你想说点什么? 3. 师:是啊,母爱是天性,不管是动物还是人类,每个母亲都有。 一往情深的爱自己的孩子。他们不受空间限制,也不受时间的限制,只要有生命的存在,母爱就演绎着爱的传奇。当灾难来临时,她毫不犹豫地用自己宝贵的生命换取儿女活的希望,如果一定要给母亲下一个定义的话,我想你们一定会说——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每一个母亲在孩子面前都是保护者,每一个母亲都是一个英雄。 4. 【设计意图】深化主题,感受作者除了向我们介绍鸡妈妈,还让我们体会母爱的无私、伟大。同时学习作者用笔的巧妙。 五.课后作业: 1.用行动回馈父母的爱。 2.完成《猫》和《母鸡》在表达上有哪些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设计意图】深化主题,学习动物的不同写法。 六.板书设计: 14母鸡 一向讨厌 不敢再讨厌 无病呻吟 负责 欺软怕硬 慈爱 拼命炫耀 勇敢 辛苦 伟大 母爱(伟大) 【设计意图】我以这样的板书呈现给学生,目的是学生可以根据板书一目了然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并做到由板书到内容,再到板书的复习回顾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