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作家网

栀子花畔十年长

2015年9月1日,是一个在记忆里镀上了柔和金边的日子。那天傍晚,小区花园里栀子花的香气似乎格外浓郁,晚霞将滑梯和秋千架染成温暖的橘红。就在那架吱呀作响的旧秋千旁,我第一次遇见了梁策。 他比我大一岁,那年刚满六岁,个头已比我高出一小截,穿着干净的运动衫,手里还抓着一本厚厚的、画着星球和火箭的图画书。我们两家是邻居,阳台几乎挨着阳台,但此前小小的我们却像两颗沿着不同轨道运行的小行星,未曾真正相遇。那天,也许是好奇,也许是那本图画书的吸引,我们很自然地凑到了一起。他指着书上的土星环,眼睛亮晶晶地给我讲着宇宙的故事,条理清晰得不像个孩子;转眼间,他又能像只敏捷的小豹子,三两下攀上高高的单杠,稳稳地倒挂着冲我笑。那份初见的印象如此深刻——一个能把浩瀚星空讲得引人入胜,又能把身体掌控得游刃有余的小小少年,仿佛“文武双全”这个词,早早地就为他预留了位置。 从此,我们成了形影不离的发小。虽然命运给我们开了个小玩笑——我们没能进入同一所小学。他的学校以理科见长,严谨而深邃;我的则在城市另一端,浸润着更多人文的气息。但物理的距离从未割裂我们共享的小小宇宙。放学后和周末,我们的小世界就在这个共同成长的小区里无缝衔接。我们一起在楼下的空地上用粉笔画出巨大的太阳系图谱,他教我辨认星座,告诉我牛顿和爱因斯坦的传奇;我也会拉着他坐在爬满紫藤的花架下,给他念新学的唐诗宋词,描绘书里看到的奇妙故事。他教我骑自行车,在我摇摇晃晃时稳稳扶住后座;我则在他参加航模比赛紧张时,用尽我所有的词汇为他加油鼓劲。那些在沙坑里堆砌的城堡、在树荫下分享的冰棍、在彼此家中蹭过的饭、在对方受委屈时紧握的小手……点点滴滴,像细密的丝线,将我们不同轨迹的童年时光,密密地编织在一起。 时光如小区里那条静静流淌的小溪,无声却坚定地向前奔涌。转眼间,懵懂的五岁稚童与六岁小少年,竟已携手走过了十个寒暑春秋!岁月褪去了童声稚气,赋予我们挺拔的身姿和更清晰的模样。我选择了文科,在文字的海洋里探寻人类精神的脉络;而他,依然在他钟爱的理科世界里遨游,思维愈发深邃锐利。 命运的齿轮再次轻轻咬合。升入高中的那个九月,我踏入了曾无数次听他提起、承载着他六年成长记忆的校园。阳光穿过高大的梧桐树叶,洒下斑驳的光影。就在那片熟悉的树荫下,一个熟悉又带着些许陌生感的挺拔身影映入眼帘——是梁策。他转过身,脸上带着一如当年秋千架旁那抹明亮的笑容,惊喜地喊道:“嘿!真的是你?小不点也来这里了?” 那一刻,十年的光阴仿佛瞬间折叠。眼前这个意气风发的理科少年,与记忆中那个倒挂在单杠上、指着图画书讲宇宙的小小身影,完美地重叠在了一起。我们相视而笑,无需多言,那份根植于童年、历经时光淬炼的情谊,如同陈酿,在踏入同一片校园的瞬间,散发出更加醇厚动人的芬芳。 脚下的路延伸向崭新的高中生活,而我们共同的故事,正从这熟悉又崭新的起点,翻开更加精彩的篇章。梧桐叶轻轻飘落,仿佛在为我们跨越十年、终在同一条跑道上并肩前行的友谊,温柔地鼓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