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城县麦胡图镇中心校 火速鹰
现代学生在学习文言文中会遇到诸多困难,文言文的深奥难懂,使许多学生望而生畏。但文言文是中华民族智慧与文化传承的工具,绝不能丢掉。这就要求教师能为学生找到一条“捷径”,使其能顺利过文言这一关。
一、重视诵读,激发兴趣。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许多学生在学习文言文时没有文言文语感,文字生疏,且无停顿断句常识,要学好文言文,良策之一就是把“读”字摆在首位。 文言文中有些字的读音,同我们今天语言中常见的读法不一样,这就需要老师范读,以加深记忆。如《捕蛇者说》中“然得而腊之以为饵”一句,“腊”不读“là”而应读“xī”。《陈涉世家》一文中,“将军身被坚执锐”一句中的“被”应读“pī”。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这就使范读显得尤为必要,通过老师的范读,使学生掌握音节停顿,读得朗朗上口。这时再引导学生对照课下注释默读,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教师在教学中再指名朗读、组织齐读。一面验收读的效果,一面评价读的成效,使学生以十足的兴趣和信心去学习。读多了,要求背诵就水到渠成,且能理解大意。
二、结合实、际,教会方法。 文言文教学应“授人以渔”,教会方法,让学生终身受益。我认为最基本的文言文的翻译方法是弄通大意,规范语言。要求学生看懂课下注释,借助工具书,联系语言环境,用今天的话说出文言文一字一句的意思,若有不懂的地方,由教师答疑点拨。在此基础上,用现代汉语语法要求,引导学生增补、调配,达到疏通课文的目的。所以,文言文翻译大致分三步走,首先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进行直译;其次根据需要,适当调配词序;最后按照现代汉语规范要求,作出增补。’
三、综合比较,触类旁通。 学文言文难,表现在诸多方面,如在实词方面,有一词多义,古今词义异同等等。我们在教学中要注意综合、比较、归类,使学生能举一反三。如《捕蛇者说》中,“岁赋其二”、“更若役,复若赋”,这两句中“赋”的词性、意义各不相同,前者是动词,征收的意思,后者是名词,赋税的意思。再联系复习旧知,《岳阳楼记》中“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的“赋”和前两种意思又不同,是一种文体,这样加以综合,使学生一目了然。至于古今词义的异同,则把古义和今义加以.对照,加深印象。 文言文虚词教学更是难点,这就需要帮助学生找出规律,促其牢固掌握。如出现频率很高的“之”字,情况比较复杂,常见的有:作代词用,可以指代人、事、物;其次作助词,相当于“的”,有时无实在意义,可不译;三是作动词,这种情况不大多见。复习时这些知识须综合讲授,然后要求学生举例,这样就能达到掌握规律、巩固知识的目的。
总之,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应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通过改革教法、加强学法指导等手段,着力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努力使文言文教学走出低效的怪圈,实现素质教育的目的。
这里是评论的内容这里是评论的内容这里是评论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