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上雁

2022-12-17 00:00 发布

呼和浩特市第三十五中学  9年级 / 杜嘉娴 1677 0 0

         夕照一抹余晖自洒下,鸣金号声起。
         衡阳一字归雁往乡去,雾霭连万里。
         仁宗,康定元年,霜降——
         沉寂中,他缓缓睁眼,却见清一色昏黄的连山叠嶂闯进眼帘,刺得心里一阵不好受,是荒凉。他含泪,茫茫沙海恨不能望穿,是征人似箭归心。
         他嘴唇翕动着,轻似耳语:“我的江南……”
         当年,金人南下,北宋不胜兵力,只得连连败退,又是割地,又献岁币。割地倒是不宜再多,可岁币却远不见减。这样一来,真是“苛政猛于虎”啊,赋税一年重过一年。父亲英年早逝,母亲为全家温饱,操劳之余,每晚仍借着明灭的星光——砧台上,捣衣声声,收在了夜的朦胧里。
         夜,为什么是朦胧的?
         是母亲,母亲每天以泪洗面。自父亲走后,母亲就把希望寄托在了他身上。家中幼弟虽已进学,尚未脱稚气,还只会读书;他走时,孩子嗷嗷待哺,现在,应该……应该会说话了。此刻,他不在,家中重担都压到了她一人身上……
         他勉强忍住即将夺眶而出的眼泪,大步走入城中,甩给苍烟落日一个倔犟的背影。旌旗烈烈,试问:摇动的手语,谁能破译?是啊,功业未成,燕然寸尘未及,他怎可……就此放弃?城门紧闭,孤驻苍茫大漠之中,一如执拗的不归雁,如他。
         甩却的夜凉如水,甩不去的思乡甚切。帐内,冷烛一盏。他方才为振士气,与各将士把酒共饮,酒水甚洌,他却只尝到一片苦涩。酒过三巡,有人起来吟唱道:“楼外楼,山外山,楼山之外人未还。人未还,雁字回首,早过忘川,抚琴之人泪满衫。”
         “杨花萧萧落满肩。落满肩,笛声寒,窗影残,烟波桨声里,何处是江南?”筵席散,众座无言。他孤身一人回营,月光,将他的影子打在地上,斜斜地。他想起李太白,想起李太白的诗:“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他二人此时皆是形影相吊,可彼之孤寂,与今夕——何似,何能似?
         青天之上,一轮秋影与他对望。风起,旌旗又烈烈。“月圆而风,础润而雨。”他自思忖道,“不知此刻,她是否,也在望着这一轮明月?是否有御雨的蓑笠?是否也,想我了……”他转身步入营帐。
         长空雁去,又是谁?独伫西楼。
         聒碎乡心,徒留下、羌笛悠悠。

(指导教师:王昌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