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你筑砖城瓦墙,为保一方安宁,奈何——
当年,金人南下,攻城掠地,满目疮痍,民不聊生。战火贪婪地、恣意地吞噬着南宋的大好河山,竟连微小如砖石边一草,稳安如山道旁一树,无一幸免。浩如烟海的史籍中,你回身,只奈何百姓已流离失所,徒然一声是长叹。
与你问苍生,雪映清辉,落梅纷纷,是谁,冷烛一盏,夙夜难安?
唐宋漫漫,得文曲独眷,才华之人数不胜数,众如繁星。眼见得那主张“青苗变法”的王半山,位列“唐宋八大家”之中;而你,却只剩下寂寞。你曾与陆放翁齐名,然而这一时之荣誉,已成为过往云烟。试问雪月夜,是谁无眠?烟火一场,大梦尽矣,半生心血,存世?不过寥寥。“谁谓天地宽,一身无所依。”,一世长念。“从来说道天难做,天到台州分外难。”,一声长叹。风雨过,沥尽了,是沧桑;忧民生,悲叹盛世去,是宿命,还是顽抗?
孰还记,泰兴,你修城试图力挽狂澜,止那山河碎。眼中,南宋那一疆一土,似一张舆图,燃烧着,烧着,片片灰烬……你伸手,只触到冰凉。清冷的空气里,你银丝飘荡。一场梦,是清醒,还是现实的无情?
孰还记,隆兴,你苦苦进谏只为除革弊政,图一场清明。心中,一腔忠诚无人问津,更有人,满口谗言。光宗亲小人,远贤臣,一纸诏令,当空飘零——大地忽然间沉没,你睁眼,却是陌生。你想大喊,你想唤醒昏聩的皇帝,你想……可终究,为民的声音已然嘶哑,上书,一次,两次……一封,两封……皇上早已司空见惯,置若罔闻。星移斗转,力蹙势穷的艰难;笔端游走,书尽为民求安的征程。
与你问苍生。
非是用心之不可寻,手边寸卷,无以觅到你的踪迹。数十载雨雪风霜,寒窗里,孤灯旁,学海探路,岁月长赋,“李杜”犹在,“三苏”尚存,子美草堂,游人如织,络绎不绝。然而,诗词流域,有谁曾闻得“遂初居士”?鲜有人知耳。与你问苍生,经纶于腹,成竹在胸,奈何渐行渐远的你回首,谈这畅意山河,已无缘。仁君不遇,知音不见,拳拳报国心,早已声嘶力竭,湮没在那外放之路,迢迢。盼归期,遥遥。
半世心血藏卷轴,一朝纸碎化烟尘。路漫漫,五十首后人拾遗,难解你心头之恨——念一句,叹一声。
与你问苍生,便要历一遍你所走过的路。长夜,你秉烛,踽踽独行。有一刻,我忽然觉得,停下来,已是不能。我苦苦追寻,一程程峰峦沟壑,在一个岔路口,我止步。悄然。
一边看过去,是圹垠无边,一番驰骋,好不洒脱。或许此刻,我也会吟咏着你曾抒意的隽永。可偏偏,你向那丘壑信步而去,默默。铮然而赴,从此无归。
你,是尤袤。
与你问苍生,抒尽了笔意,却道不尽浓浓忧愁。
看似和平的局势,实则暗流涌动,措手难防,无论明枪,也无论暗箭。看着你毅然远去的背影,我下了决心:以“和而不同”为原则,不较胜负多寡;以天下民生为己任,不较个人得失。念中,常存“苦胆”,居安思危;愿,一路披荆斩棘,有风雨,也有美好相伴。
像你一般,安定如是,风雨亦如是。
(指导教师:王昌宇)
这里是评论的内容这里是评论的内容这里是评论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