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妙结尾捞几分—《考场作文指迷》(连载三)

2019-01-27 00:00 发布

暂无内容  年级 / 3286 0 0

贺云飞

在平时,多1分少1分是件无所谓的事,在中考中也许这1分就可以决定你的命运,所以要分分必争,下面这些经验,也许能帮助考生捞回几分。

1、时间不多了,作文还没写完怎么办——强行结尾

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位考生,在答基础题时占去了较多的时间,写作文只留下很短的时间了。可是这个以“感谢”为话题的作文他有很多话要说,他奋笔疾书,不一会儿就写下了几百字,写着写着他偷眼看了一下表,只有二分钟了,他知道不论怎么疾书也无法将自己想说的话写完。就这样交上去文章结构不完整,肯定要砸锅,急得他头上沁出了汗珠。他停下了笔,心想反正是没时间写完了,不如就此强行结尾吧,于是就在文章后面加了这样一句话:“把天下的树都变成笔,也写不完他对我的恩情;把天下的水都变成墨,也写不完我对他的感谢。”下课铃响了,他沮丧地走出教室,对没有写完这样一篇文章非常遗憾,甚至还哭了鼻子。出人意料的是,他的文章竟然得了高分,原因之一是结尾用夸张的手法使“感谢”这一中心得到升华,让人回味无穷,阅卷老师大加赞赏。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如果考试时间不多了,可你还余意未尽,那么千万不要再把精力放在想那些尚没有说清的话上,而应该赶紧找一两句得体的话强行结尾,虽然余意未尽,但文章是完整的,或许老师还以为你设置了悬念,给读者留下了思考余地,多给你几分呢!

2、作文内容扣题不紧怎么办——回应点化或以退为进

扣题不紧是最常见的,下面这两位考生采用的回应点化和以退为进方法,都有效地解决了扣题不紧这一问题:

有一次考试的作文题是以“把握”为话题作文。考生选择了“隆中对”的内容来佐证。写着写着发现自己的论述把重点放在“重视人才”上,明显偏离了“把握”这个话题,于是就加了这么几句诸葛亮对弟子说的话:“我之所以让刘备三顾茅庐,无非是试探一下刘备的诚意,有机会而不盲从,得机会而能慎取,把握时机才是智者所为。”这么一点化,使故事情节一下子聚集在如何“把握机会”这一点上,不仅走出离题误区,还给人以启发和思考,阅卷老师对他的写作能力更加赞赏。

有一考生在写以“幸福”为话题的作文时,举“梁祝”为例来阐明幸福。写得细腻,但多有伤感,抒发的是哀和怒,明显偏离“幸福”这个话题。但时间太紧,重写则手术太大。考生将计就计保留了上述文字,重新调整视角,以退为进,写了这样一段后记:“泡上一壶茶,静下心来,在乐曲中与梁祝对话,尽管有哀有怒有怨有愁,但似乎自己已经化作一缕清风与那轻飞的蝴蝶追逐在草坪上进入这美妙的境界,这难道不是一种幸福吗?”这样一来,就调整过来,不至于失分了。

3、作文离了题怎么办——亡羊补牢

有一次,有位考生看到作文题是《我的母校》,欣喜若狂。因为他曾经写过这样的文章,而且那篇文章写得特别好,老师曾在班上当范文给同学们读过。于是就把原来写的那篇得意之作原封不动地背写下来,又反复修改润色了一番。把文章抄写完后,他又认认真真地读了一遍,越读越兴奋,为自己得到上天的恩赐暗暗庆幸。就在这个时候,他突然发现试卷上的文题与自己的得意之作不符,文题是《我的母亲》而自己写的却是《我的母校》,两者只一字之差,自己却在慌乱中看错了。此时离考试结束只差一两分钟了,再重写显然是不可能的,就连大的改动也不可能了。

怎么办?他心急如焚,平时写作很不错的他,难道竟栽在作文上?他急中生智,略加思考后,在原文后面加了这样一段文字:“我一直在校园里成长,我的母校就是我的母亲。”

当阅卷老师看到这篇文章时,认为这是一篇通篇运用拟人手法写成的佳作,意外地得了高分,巧妙的结尾为他转败为胜立了大功。

考场作文应该一气呵成,从一开始就拒绝失误,步入健康轨道。不能寄希望于“补牢”上,如果一旦出现失误,也不要慌,静下心来思考对策,亡羊补牢也许会让你转败为胜。

4、文章内容喧宾夺主怎么办——修改文题

考场上一旦确定了文章的标题,本来应该贯穿始终。但是有时会在写的时候抓不住重点,不自觉地犯了喧宾夺主的毛病。重写一定太费时间,修改文题也许更为有效。有一位考生在写以“合作”为话题的作文时,原计划以《一次成功的合作》为题写一篇记叙文,然而在写的过程中却因结构失误,写了不少自己对合作的观点,出现了喧宾夺主的偏差。另起炉灶重写不可能了,作者灵机一动,在文题前加了“说起”两字,变成《说起一次成功的合作》,就把文章的的重点抢救过来,意外地多得了几分。

5、作文字数不够怎么办——拓展扩充

考场作文有字数要求,达不到字数会扣分,一般都规定每少50个字扣1分。如果出现字数不够的情况,说明作文要么思路狭窄、内容单薄,要么用词笼统,犹如老树杆的枯枝一样缺少文采。

遇到这种情况,用回答“怎么样”的办法,在句子的主要成分上加定语加状语是最简单有效的。有一位同学,写完作文后按卷子上的空格计算还差一百多个字,心想这不是白白丢掉2分吗?于是在文章中找了几个写得笼统的句子,不改变原句意思,用问答“怎么样”的办法给基本句加定语、加状语进行拓展扩充。如,“母亲侍候着我们一家人。”他一问怎么样的母亲?答:头发花白的母亲。二问怎么样侍候着我们?答:不辞辛劳的。三问怎么样的一家人?祖孙三代老的老小的小共五口人。这样一来,只有十个字的一句话就变成“头发花白的母亲不辞辛劳地侍候着我们祖孙三代老的老小的小的五口人。”三十一个字。这样的句子拓展了几个,不仅把所差的字补足了,而且文章也比原来有文采了。

6、字数太多怎么办——消掉肿瘤

在考场作文中字数越多,出现语言不精、用词不当、标点不对、臃肿庞杂等失误的可能就会越多,被扣分的机会越多,因此最好以写够规定的字数为宜,不要太多。在写作文时要尽可能地把可有可无的话删掉,这就是我们说的消肿。

“消肿”首先是消内容上的肿,写文章不是举的事例越多越好。一定要去粗取精详略得当,与主题思想无关的或关系不大的内容,如同一个肿瘤危害人体健康一样,它影响着文章的表达,必须毫不可惜地把可有可无的字、词、句、段删去。

其次是消词语中的肿,如,我记得,那是我六岁时的一个中午……”这句话说的是自己六岁时的一件事,既然是六岁时的一件事,今天来写,肯定是留在记忆中的,“记得”一词就是罗嗦浮肿的,应该消掉。一开始用了一个“我”字,后面又一个“我”字,这也是肿瘤,应在消肿之列。

这样在不改变原意的前提下,把多余的话去掉,减少了被扣分的机率。

上面所举的案例只是告诉考生一些思路,如果能从中得到一些启发,就会抢回不该丢的分,实现自己升入理想学校的愿望。

   (作者简介:贺云飞,内蒙古自治区小作家协会终身名誉主席;小作家协会第一届、第二届主席,著名作家、教育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