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场发挥有诀窍——《考场作文指迷》(连载二)

2019-01-26 00:00 发布

暂无内容  年级 / 2496 0 0

贺云飞

1、“礼花”迸发取角度

任何一个作文题都不是只有一个立意,也不是只有一种表现手法,所以需要我们像礼花迸发那样,把能够参与这个话题的材料多角度多层次地迸发出来,草草绘出“礼花图”来。“礼花图”中的任何一个点都可以成为写作的角度。这些角度中,有的自己拥有的材料较多,有话可说;有的自己拥有的材料不多,无话可说。这就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地选材、立意。在选材立意时,根据“取小、求异、创新、能驾驭”的原则来确定自己最终的写作角度。

2、避开常规选形式

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我们不能只考虑文章的内容,还要注意表现形式。在考场上,只要能很好表现主题思想,任何形式都是可以用的,而且越新颖奇特越可能引起阅卷老师的注意,取得较高的分数。中学时期学的主要是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三大体裁,考试时可以以这三大体裁为圆点,进行形式上的加工改造,在常规文体的范畴内,寻求许多创意的机会。考场作文的形式可以百花齐放,日记、寓言、童话、产品说明、书信、广告、启事、合同、记录、图片展览、新闻报道、访谈录、问卷调查、剧本、计算、自述……都可使用。

3、化大为小不空泛

范围宽泛是话题作文的优势,但却容易让考生因切入点太大而造成空洞、肤浅、杂乱等问题。因此见到题目后首先要在母话题下找出适合自己写作的子话题,把写作角度尽量缩小,从这一点出发,进行比较深入地挖掘,把意思表达透彻,使内容更加集中、具体,中心更加明确。例如:以“八荣八耻”这个话题作文时,假如选建设两个文明、提高全民素质等内容写成议论文,就可能因题材大而难以驾驭,不仅很难创新,而且很难深刻地表现主题思想。如果用新颖活泼的文体,从身边小事写起,把大的题材化小,写起来比较容易创新。

4、化正为反破定势

化正为反就是运用逆向思维,打破思维定势,克服从众心理,从问题的反面深入思考,提炼出新的主题。如:以“节约”为话题,可联系生活、联系社会,从其反面——浪费入手,写严重的浪费现象及其后果……为内容,写起来可能比正面阐述“节约”更得心应手。

5、化虚为实求具体

考场作文题的范围一般都比较宽泛,我们在构思立意时一定要把话题落实到具体事物之中,使抽象的立意有了依托。如:以“美丽”为话题,把美丽落实到某个人或某件事上,再从好看、漂亮延伸到高尚、纯洁,以表现较高远的“美丽”。

6、化旧为新巧创新

同一种形式、同一种立意,写的人多了就成了旧的,写旧题材没有新意,很可能让阅卷老师看腻。所以一定不能走别人走的老路。如写“母爱”这个话题,如果只写母亲洗衣、做饭、陪读……都是些旧题材,但如果换个角度,从妈妈说谎、妈妈唠叨等内容入手,即使是常规文体,也是表现母爱伟大的新题材。

7、化整为零层次明

一篇好的文章一定要表现一个明确的中心思想,为了表现这个中心思想有时候要选用不止一个事例,引用不止一处的经典。而中学生驾驭起来容易出现东拉西扯,内容不集中、语句罗嗦、多中心等问题。为避免这些问题,可以用加小标题、镜头组合等方法化整为零,使文章线索清晰,层次分明,呈现醒目的外在结构美。

如能做到这些,你一定会在考场上写作文时取得好的成绩。

      (作者简介:贺云飞,内蒙古自治区小作家协会终身名誉主席;第一届、第二届主席,著名作家、教育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