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到写作文的妙招,很多同学可能都会掰着指头数一数,开门见山、首尾呼应、猪肚凤尾……哎呀,还真是十个手指头都数不过来呢!
是啊,写作文的方法那么多,可为什么对有些同学来说始终不见效呢?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只图一“写”为快,写完交卷,却忽视了写作文的最后一个步骤——修改。
试想,历史上那些有名的大诗人大作家,哪一个不是修改文章的高手呢?很多流传后世的名篇名作都是修改后的结晶。那么,对初学习作的你来说,我们又应该怎样来修改作文呢?修改作文,真的有妙招吗?
不用怀疑,答案是肯定的。条条大路通罗马,修改作文的路可能有千万条,找对方法最重要。对于小学生来说,文章内容的选择是否科学合理,语言的表达是否通顺流畅,是训练习作基本功的重要内容。传说程咬金有三板斧的绝技,今天泡泡老师也来教你几招:
一篇习作就像是一座刚刚完工的新房,你要想住进去,还需要好好地装修一番,最好像蟋蟀那样,反复整修自己的“洞穴”。就像鲁迅先生所说的,写完文章至少要读两遍。当文字经过你的大脑和口舌,变成声音和符号,你就会发现,哪些句子读起来“朗朗上口”,哪些句子读起来“不顺口”。而问题,恰恰就出在那些感觉很“别扭”的地方。
很多同学写文章的时候,苦于字数不够,不得不东拼西凑。这样做只会画蛇添足,徒增烦恼。比如,有的同学写春游,不把文章的重点放在景物的描写上,偏偏剑走偏锋,去的路上要写怎么去的,甚至光同去的人名就列出一大串,回来的路上更得交代怎么回的,坐的公交车还是私家车,都事无巨细,吃饭、睡觉更是一一交代,把一篇游记写成了“流水账”,让人哭笑不得。殊不知,这些都已脱离了文章的中心,该断不断,反受其乱。那些与主题无关,或看似与主题有关,实则是滥竽充数的句子,不要也罢。
当然,要增的内容也是有讲究的,比如,能突出或深化主题的部分要毫不客气地增加,内容单薄或者描写不具体的地方,更要适当扩展。以一则观察日记为例:
原文片段:我是一枚小黄豆,住在主人为我提供的高级洋房里。小主人每天都为我浇2至3次水,我很快地发芽了。我的芽很细,很可爱。
很简短的一个片段,意思简洁明了,但对豆子泡水后的外形变化和豆芽的形态都缺乏细致描写,难以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当然,有泡泡老师在,一切都不是问题,且来看改后的作文片段:
小黄豆的成长日记
济南市槐荫区实验学校四(3)班 高奕冉
10月1日 星期日 天气晴
嗨,大家好!我是一枚小黄豆,住在主人为我提供的高级洋房里,享受着五星级的贴身服务——小主人每天都为我更换新鲜的水。这不,今天一大早,我就被小主人的大呼小叫声吵醒了。这是怎么回事呢?我不耐烦地睁开眼,发现世界居然变了模样:我的屁股上冒出一个小尾巴!谁能告诉我究竟发生了什么?昨天晚上睡觉的时候,我的屁股上还是光溜溜的,怎么一夜之间多出了一条尾巴?真让人郁闷。
小主人却高兴坏了,用尺子量了一遍又一遍,还细心地在本子上作记录:新出的豆芽约一厘米长,一毫米宽……他一边写,一边冲着我笑。他是多么盼着我快快长出叶子,结出满株的豆荚啊。
为此,我决心要继续长下去。
10月5日 星期四 天气多云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小主人的细心照料下,我又长大了,哦,不,是我的芽长大了。小主人呢,时刻不忘测量和记录:豆芽已经抽到六七厘米长了,顶端长出两瓣细叶,很小很小的,里头还有粗细不匀的叶脉;再往下看去,芽的根部已经密密麻麻长出了许多根须,就像老爷爷的胡子……
怎么样?增添了细节描写之后的文章你还能认得出来吗?是不是焕然一新了呢?
在反复阅读的过程中,发现的很多问题都需要靠修改来完成。改什么?怎么改?小问题里面却有大文章。
很多同学不太注意自然段之间的衔接,往往想到哪儿写到哪儿,笔触太过散漫;或者句与句之间意思交代不清,缺乏必要的照应,很容易造成上下文的脱节。来看下面的片段:
忽然,我听见后面有一个女孩边跑边喊:“大姐姐,我可以在你的雨伞下避一避雨吗?”“这个不好吧……”我说,“好吧,你还是进来吧!”
“我”为什么先是拒绝,接着又答应了?文中没有交代清楚,就造成了文意上的脱节。后来进行了这样的修改:
走着走着,我忽然听见后面有一个女孩边跑边喊:“大姐姐,我可以在你的雨伞下避一避雨吗?”我看了看娇小的她,密集的雨点打在她粉红的上衣上,我有些迟疑,这伞本来就小,再加上她……肯定会很不舒服。
“这个不好吧……”我顿了顿,也许是她脸上挂着的微笑打动了我,拒绝的话还是没能说出口,“好吧,还是进来吧!”
这样一呼应,读者便明白了事情的前因后果。
语言上的修改大致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把有病句的地方改通顺,做到文从字顺,这也是作文最基本的要求;第二种情况就是把句子改得更有文采。
第一种情况,在这里不再赘述,相信课堂上老师一定讲过很多次。至于如何把句子改得更有文采,当然也有很多行之有效的方法,比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修辞手法或引用名人名言会给我们的作文增色。
亲爱的同学们,修改文章的这些小妙招你都学会了吗?我们要想写好文章,就要向诗僧贾岛学习,在字词的推敲上下功夫。记住,文章不厌百回改——好文章都是改出来的。
这里是评论的内容这里是评论的内容这里是评论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