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作指导——收集材料

2018-11-26 00:00 发布

暂无内容  年级 / 3197 0 0

  先收集材料,再整理材料并写作,是展示综合性学习成果的一种方式。关于积累与写作的关系,是怎么形容也不为过的事。积累是一种输入,写作是一种输出。大脑里没有足够的储备,要想写好作文那是不可能的。给大家介绍一个“七子整理法”,相信对积累素材会有帮助。

  一、做片子

  做卡片,随时记录,周末时光再进行整理。

  二、长叶子

  记下一两句话,给这个句子加枝叶,重新补充拓展,使之完善。

  三、梳辫子

  梳辫子就是把搜集到的素材进行归类,就像小女孩把散乱的头发梳理成小辫子一样。定期把记录的人、事、物以及从阅读中摘抄的名言、警句、典故、成语、精彩片断、好词、佳句等等,按写人、状物、记事、抒情、名言等类归纳整理。

  四、戴帽子

  戴帽子就是把一些有相同意义的知识归纳在一起,就好像给它戴帽子一样冠以一个综合性的标题。

  五、装箱子

  装箱子就是把平时积累的东西打包成“集装箱”,加以展示或保存。比如同学们可以把每个学期写过的作文打印出来,装订成一本作文集。这样做,可以清晰地看到自己的进步,同时也是一种成长档案。

  六、穿珠子

  平时记录下来的东西肯定比较零散,虽然有不少是很好的写作素材,但到了用的时候却可能被遗忘了,就好像是一颗颗散乱的珍珠,虽然可能价值连城,但极易丢失。如果用一根彩线把它们穿起来,组成一条闪闪发亮的项链,就容易派上用场了。比如我们平时记录了课间跳绳、跳皮筋、玩双杠、踢毽子等许多片段,如果用“课间活动”这条线索串起来,就组成了一篇内容丰富有趣的文章——《我们的课间生活》,这样写出的文章相比临时抱着脑袋瞎想,一定会具体生动得多。

  七、编歌子

  从记忆的规律来说,顺口溜读起来有趣,容易记。因此,同学们可以把需要记忆的内容编成读起来朗朗上口的歌诀。

  比如“的、地、得”的用法,我们把它编成“名词前边用白勺,动词前边用‘地’好,动词、形容词后边把‘得’找”,这样一下子就记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