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读后感,是学生经常接触的一种应用文体。读后感重点写的是“感”,“读”是感的源头,是“感”的触发点。读后感必须说清楚你是读了什么,有了什么观点,你的观点是建立在什么样的基础上。理清这些关系后,我们要做的其实只剩下三件事。
第一件事:把原文读明白。
一般在读后感的开头都要用少量的文字或者简练的语言概括一下所读作品的内容。所以原著没读完,没读懂,没读透,自然就没办法把原著的内容介绍清楚。
这一步,就是把联想的源头搞清楚。原文说了什么?原文中的哪个观点或哪件事让我产生了联想。
第二件事:认真地去联想。
有的同学写读后感,感情丰富,说点这个,说点那个,孩子天真烂漫的童心尽现;有的同学写读后感,不敢想,不敢写,一堆假大空的口号,草草几句收场。其实小学生刚刚接触读后感,要大胆联想,想到什么写什么。原文中的观点或事件可以与什么道理联系起来?与我的什么情感联系起来?
第三件事:把这个道理说清楚,或者把自己的情感渲泄出来。
要说清一个道理,你还需要旁征博引,要适当引用相关的资料去更好地表达这种感受,围绕观点联系实际,联系个人的思想、言行、经历,或者是某种社会现象。叙述与议论结合着写,而不仅仅局限于原文中的内容。
写读后感有点八股文的味道,但是大多数读后感的结构差不多都如此,当然,如果作者灵活掌握这些基本技巧,用得巧妙一些,完全可以写出让人眼前一亮的读后感来。
这里是评论的内容这里是评论的内容这里是评论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