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时间的维度,回溯历史,往往能找到很恰当的材料,因为昨天的故事实在太多。下面《宽容造就成功》一文的片段,就是用这个办法解决材料问题的。
回首中国五千年的悠悠历史,从西汉初年的汉高祖、汉文帝、汉景帝到汉武帝,哪一个不是以宽容之心招纳贤才,励精图治?否则怎么会有西汉初年的强盛?又如唐初唐太宗善于纳谏,并重用魏征,如果没有宽容之心又如何能听取大臣的意见,如何能造就贞观之治?
清朝康乾盛世的产生也不例外。可见只有以宽容之心谦虚地接受批评,接受意见,才能获得成功。相反,每个朝代的衰弱以致灭亡也都是统治者不够宽容不虚心纳谏的结果。夏桀、商纣、秦始皇等等,哪个不是因为心胸狭隘听不进劝谏,一意孤行而自取灭亡的呢?
如果感到没有材料可写,如果找不到国内的就应该找国外的,东方找不到就去找西方,即从空间的维度上去搜索。下面的作文片段用的就是这个办法。
如果我们换个角度来思考问题,要解决写作材料的困难,则可以从如下十个方面下功夫。
01写经历、体验过的事情
这类材料写出来特别有真情,所以也格外能打动人。写自己经历过体验过的事,应该是在没有材料可写时首先要考虑的。
02写看到过的人和事
这类材料虽然是他人的事,但毕竟是亲眼目睹的,写起来肯定得心应手,记下来也势必受到好评。
03写读到过的人和事
这类材料虽说是间接获得的,但它的量非常大,凭自己十多年读书的功底,转引时颇有万里长江取一瓢饮的自如。
04写听到过的人和事
人是社会的一分子,一个人不可能脱离社会而孤立存在。如果我们有意识地把平时听到的人和事搜集起来,解决写作材料的困难也就不是什么难事了。
05写想到过的人和事
想是可以不受时空限制的,围绕某个话题或主题,随你“心游万仞”还是“精骛八极”,自然是都行的。
06充实细节,演绎故事,表现主题
成语等定型材料本身就是由经典故事演化而来的。如果我们能利用它的知名度,根据写作的需要,充实它的细节(可以根据需要作适当的改动),把它写出来,那就不仅解决了写作材料的问题,而且会使主题表现得更别致。
07利用经典,搞延伸,再创造
每个高中生的头脑中都有几个经典故事,如果发挥我们的聪明才智,根据主题的需要,对它们进行再创造,一定可以解决写作材料的问题。
08展开合理想像,编造材料
原创永远是最有价值的,如果我们能在考场上根据话题的需要创造一个全新的故事,一定能让阅卷老师的眼睛一亮。
09移花接木,重组再生
当没有材料可写时,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经历过,直接听到、看到过,间接读到过的各种碎片做些移花接木的拼接工作,以求重新组合,再生出一篇全新的作品。
10一个材料的多角度开发使用
这里是评论的内容这里是评论的内容这里是评论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