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1:教材吃不透,照本宣科。有些老师把书背得滚瓜烂熟,一堂课几乎把书本中的内容,一字不漏地在课堂上背了一遍,虽然没少下功夫,但效果自不必说了,这叫“死记硬背,囫囵吞枣”。
问题2:满堂灌。老师总想在课堂上多讲点,总觉得自己讲得越多,学生也学得越多。结果一堂课下来,自己讲得很累,但学生还是不知道这堂课究竟讲了些什么。
问题3:取舍不当,重点、关键点不突出。有时候一节课才过了一半就没内容可讲了,有时候到下课了,问题还没讲完。一节课的时间分配不合理,课程容量不是过大就是过小,课堂效率利用率较低。
问题4:认识不统一,目标制定笼统。想到啥讲啥,或者说学生说什么不会就讲啥,看似满足学生需求,实则是教师毫无计划,没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
问题5:备课与学情脱离,不针对问题备课。课堂只关注自己讲的东西,对学生的感受、反应不注意关注,效果可想而知。
……
解决问题的前提在于怎样备课,既然这样,那就一起来听听其他有经验老师的建议吧。
1.备课的目的不是为了写教案
备课是因,写出来教案是果。吃透教材,吃准学情,理清思路,精确问题,这一步步,一条条,一个个写下来,一篇教案就成了!看似那么水到渠成的事,不知为何生生分开!现在,很多老师备课和写教案当成了两件事——写教案只是抄写工作,为了应付检查;备课是准备工作,为了教会学生。老师们这样增加了负担,可是又乐此不疲地分成两件事,真真奇怪!实实费解!
——果宝特工
2.备课需要多借鉴、多关注
刚工作时,大概浏览一下教材,就兴冲冲地寻找本课能用得上的教学资源,这个视频看看,那个故事听听,找了一天,设计几个浅显牵强的问题,结果上课效果并不好,师生两张皮。后来,备教材、看教参,搜别人的教案取长补短,重视挖掘课本,才明白备课的主次。现在,发现自己驾驭课堂能力不行,师生问答缺乏教学智慧,备课时就会多多考虑学生可能有的疑问,多用学生能理解的话,更重视价值导向了。
——小天星
准备一节新课之前,我会先借鉴一些别人的成果,综合分析,结合自己学校和班级的学生接受能力,重新整合改善,这样既能把握好内容又便于学生理解,可以取得一定教学效果。其次,为讲究实效性,我会搜集一些时下的热点新闻,在上课时与学生分享,借以调动学生的兴趣,也为学科教学提供便利。
——昆山市花桥集善中学张培培
3.备课的重点还是备学生
备课要备教材,备学生。但重点还是在备学生,只有对学生学情的足够了解,才能找到合适的教学方法,合适的教学手段,找到“通往学生心中的路”。课后再反思,找到需要修正的地方。一个新教师至少经过三年的磨砺才能独当一面。
——yang
只有我们的设计是让教材内容与学生的经验、体验建立了联系,搭起了教材内容通向学生生和世界的桥梁,让我们的教材内容更好地激发起学生的探究热情和认知欲望时,课堂才会充满生命般的活力,教材中死的知识才能转化为学生的能力。
——农夫的新芽
备课时要做到心中有学生,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水平以及学习能力,设计适合学生学习梯度的教学活动,由浅入深,层层递进,注意学生语言输入和输出的合理搭配。
例如:在开始学习写英文菱形诗时,学生会觉得无从下手,教师可以有计划地层层推进。教师可以带一些羽毛过来,让学生有秩序地两两之间相互抛,在短暂的游戏之后,引导学生写出与羽毛相关的形容词、副词和动名词,然后把菱形诗歌的模板介绍给学生,引导学生按照模板写一首关于羽毛的菱形诗歌。
——江苏省昆山市花桥中学周春红
4.备课注重平常的反思、积累
新教师备课常常觉得无从下手,苦于无经验、无资料、无方法;有经验的教师常常会为一个例题、一个案例、一段选文拍手叫绝!然而,这个“叫绝”的背后,隐藏了许多细节。
——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宝带实验小学陈跻云
5.备课要熟悉教材,反复朗读
在备课之前,我通常采用朗读来熟悉教材。一读,理顺课文句段。第一次读,我会放声朗读,这便于疏通课文,也能发现难念的读音、难读的语句,便于指导学生。二读,找准理解盲点。第二次读,我选择默读,默读便于思考,边读边把自己放到学生的认识高度,对照目标找到学生不懂或者是空白的地方,确定教学重点。三读,发现前后关联。最后的读,我有意识地寻找新课文和已经学过的文本之间的内容相似点和知识关联点,这有利于教学时选择对应的策略,重新构建学生的认知体系。
6.备课是教学核心要素的流程思考
教师之备课即是教师的基本业务能力展示,又是节节创新的劳动。它是教学设计,是基于课程标准+学生为主体+学习为中心+不同课型+不一样的内容+技术+时空的综合设计!是学习目标设计+目标实施+目标评价!是教学核心要素的流程思考!
现在为了准备网络课堂,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备课的任务比平常重了很多:从备学生的学习目标到落实学习任务和检测反馈等,每个阶段都要细想周全。再结合网络资料和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形成一个共案,依据学生学情再生成个案。以前语文课面授一课时的学习目标现在需拆解成两课时甚至三课时,这样便于学生消化,内容比较多的子材料(包含学习重点、解疑答惑)要转化成语音,以保护学生的眼睛。
在每次的集体交流中,我们不仅可以讨论备课、教案,还可以对教师的困惑、反思或教学中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专题式研讨,真正调动参与教师的积极性,提高集体备课的效率。
网络集体备课的具体步骤:第一步,找到集体备课的主题内容;第二步,阅读主备人的教学设计;第三步,参与交流讨论、发表修改意见。
这里是评论的内容这里是评论的内容这里是评论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