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怕放寒假,学生的一日生活也要有规律,要像在学校一样遵守规则。建议:低学段的学生们,在家长的指导下,做个小小的寒假计划,从小培养做时间的主人。即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比如学会整理衣物、洗衣洗碗、扫地拖地等,鼓励孩子帮助家长和长辈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即让孩子在与成人或同龄伙伴及客人的交往中,学会有礼貌地与人交流,大方地展示自己的才艺和作品,使孩子感受与他人交往的乐趣。家长要鼓励孩子通过与自然、社会的接触,学习更多活的知识。希望开学后孩子们能高高兴兴地来园,和同学、老师共同分享“六个一”带来的快乐。寒假里看护孩子的大多是老一辈或保姆,容易溺爱孩子,再加上春节,更容易放纵孩子。在不到一个月的假期时间,就会生出一些坏习惯,各位家长一定要注意哦。偶尔睡个懒觉当然不是什么大问题,可是如果天天睡懒觉,睡到中午才起来,那就成问题了。本来冬季白日就短,懒觉睡掉一大半,才起来没有几个小时天又要黑了。最基本的起居作息一乱,连带着吃饭、游戏、学习……什么都跟着乱。更糟的是,等寒假结束,恢复到早睡早起的规律作息,又需要一段时间重新调整。之所以把睡懒觉列在寒假坏习惯的第一位,主要是在于它昭示着寒假坏习惯的最大根源:没有规则。对策:可以不完全按照平时的规矩来,稍稍宽松一些,偶尔做些平时不能做的事。但这并不意味着寒假没有规矩,而是要有“寒假的规矩”。比如睡懒觉这件事,重要的不是几点起床,而是每天都在相对固定的时间起床。其实不是什么太大的问题,只要有更有趣的事情可做,孩子是不会太过分依赖的。如果说孩子贪恋电视、手机,更多是因为没有比它更有吸引力的事情罢了。对此做家长的首先要检讨!把这个排在寒假坏习惯的第二位,纯粹是因为这是一件孩子常常想做而遭到父母禁止、因此发生许多冲突的事情。对策:不妨和孩子讲讲常看电视、玩手机的危害,相比简单粗暴地“我不许你看电视、玩手机”而言,这是更尊重他的方式。当然这些话可能孩子听得都腻了,因此最好的办法还是和他“谈判”,得出一个大家相对来说比较能够认可的方案,因为是他亲自参与制定的,他就会有意愿去遵守。给孩子决定自己要做什么、该做什么的自由,而不是亦步亦趋地跟在他屁股后面:“不要看太多电视!”“你怎么又在玩手机?”放假在家,各种零食随手可得,尤其在春节期间,父母对此也比较放松。吃多了零食,最明显的问题就不好好吃正餐了,有的父母在这时候会生气,饭桌就变成了“战场”。专家指出,集中大量进食,可能会影响大脑功能。进食过量,还会加重大脑神经负担,使相邻的神经处于抑制状态,对新事物很难产生兴趣。对策:跟睡懒觉的问题一样,当然可以让孩子吃一点零食,这也是生活乐趣,但最好能事先商议好一个比较合理的饮食方案,比如每天可以吃一点什么东西、吃多少,别人给零食时怎么处理,等等。看太多电视带来的另外一个问题是活动不足,老是窝在家里,还常常伴随着吃零食的坏习惯。容易发胖不说,精神状态也不会好,常常是一副懒懒的、百无聊赖的样子。当然这其中也有家长的原因,怕孩子冻着了,稍微冷一点就不放到外面去,其实是不对的。对策:周末父母有空可以带着孩子一起出去逛逛,或者安排一些体育锻炼,连逛街也算是一项“运动”。注意不要给他太多“不可以”,手、脸、衣服、鞋子弄脏了回家洗洗就好,玩的时候让他尽兴,不要挫伤了孩子的积极性。寒假待在家里,尤其是在老人照管的情况下,又变得事事依赖。这些“退化”行为,对孩子可没有好处。对策: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尽量让他独立完成。比如自己整理房间、定制学习计划等等。家长要有耐心,可以陪伴他,但要让他自己慢慢做,传递给他的信息是:“你可以做好哦,我相信你。”对大一点的孩子,甚至反过来,还可以让他帮大人一点忙,他会因为自己可以承担一定的责任,而感到很自豪。
这里是评论的内容这里是评论的内容这里是评论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