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里的时间不等于生活里的时间

2019-12-29 00:00 发布

暂无内容  年级 / 2648 0 0

作文里的时间不等于生活里的时间。经常可以看到“转眼三年过去了”“不知不觉寒来暑往又是一年”,我们从不会说这不真实,怎么一句话就过了一年、三年呢?苏教版《滴水穿石的启示》里有,“几百年过去了,几千年、几万年过去了……水滴锲而不舍,日雕月琢”,你看,几万年一句话没了。作文里的时间可以过得比现实快一百倍、一万倍,作文里的时间也可以比现实里慢一百倍、一万倍,明明只有半秒一秒的事儿,写下来的话可以读上一分钟三分钟更多分钟。

一瞬间的内心想法可以有很多很多,而不是只有“哎呀”“糟糕”“完了”。南怀瑾说一瞬间可以有960个念头。一个念头1个字也有960个字。一个念头肯定不止一个字。会写作文的人正是有一个本领,一瞬间的“哎呀”“糟糕”“完了”写成100字1000字。不会写作文的人,写“紧张”,只会写“我紧张死了”;写“开心”,只会写“我开心死了”。一瞬间的确只让人感受到了“紧张”二字,然而“紧张”的情绪的产生,背后有一系列内在体验、内部语言支撑着、运行着。这样还不太明白,那只好打个比方了。你点击鼠标,屏幕上出现一张图片,这个过程很快,简单明了,然而IT行业的人可以跟你解释两天,告诉你屏幕上要能显示出图片,整台电脑背后有多少软硬件在同时起作用——这些同时起作用的软硬件,我们外行的人不知道,专业的人用他们“专业的眼睛”却能看到。

一刹那真有那么多的念头?不说960个,哪怕96个 ,我也看不到啊?原因主要有两个:

第一,念头的速度太快。速度可以改变真相。你可以做个小试验:(1)手指在你手机的摄像头前慢慢晃动,你可以看到自己的手指,且比现实中的手指更粗更大。(2)手指移动的速度稍稍加快,你会发现屏幕上的手指变模糊了,看不清楚了。(3)再加快手指的移动速度,屏幕上的手指只有一条阴影,根本没了它的本来面目。(4)假设你的手指速度达到120公里/每小时,那么手机屏幕上将什么都没有。不是你的手指没有从屏幕前经过,而是速度让你什么都看不到。人脑子里的念头的速度——思维的速度是超光速的,你想一下月亮,你的思维就到月亮上去了;你想一下太阳,你的思维就到太阳上去了。这么快,你当然看不到,你只看到最后停下来的结果,即紧张、担心、糟糕等等。

第二,你不够敏感。摄像头捕捉运动物体的能力在于它的像数,像数越高捕捉能力越强。内心的念头需要心灵的摄像头去捕捉。这个摄像头的像数的高低决定了作文里“一瞬间”的长短。心灵的摄像头的像数很低,就只能看到最简单的结果;反之,就能看到背后产生这个结果的过程——10个念头,20个念头,50个念头。我常说,决定一个人写作能力的不是观察力,而是敏感力,原因正在于此。

以上的解释多少有些抽象,这些抽象的道理在电影里却经常具象地呈现:

电影里的“慢镜头”大家很熟悉,也都接受,没有人会说它不真实,没有人会说生活里哪有这么慢的踢腿,哪有这么慢的出拳。

电影里,眼看着正一号被反一号要打下悬崖了,形势十分危急,画面却切到另一个场景去了。等那边的事儿告一段落,才又回到悬崖边。没有人说它不真实,没有人会说怎么不拍下去了,悬崖边那两个人一直在那等着呢。 

大家都知道这是电影的一种表现手法。

作文也如此。

说这个人张着河马大嘴吃自助餐,千万不要跟学生说,你把那个人找来,我就不信他的嘴有河马那么大。

那是会闹笑话的。